第七十九章 扩建洛阳(2 / 2)

端坐上首的楚歌,要是知道自己一句揶揄的话,让堂下一众大臣产生如此误会的话,想必立马喷茶。

议事堂在朝堂的隔壁,这里议事不像正式廷议那么正式。

一般都是楚歌叫来相关人员,大家喝喝茶,吃吃点心,然后讨论些相关话题。

当然朝堂上廷议的事,也几乎在这里事先决定,否则万一有哪个憨憨在朝堂上胡乱喷话,或是突然提出惊世见解,不是让楚歌这个皇帝下不了台吗?

众人就坐,女官进来给众人上好茶,摆好点心。

楚歌像往日一样,抓住这个问问家里生活怎么样,抓住那个问问孩子读书成绩怎么样。

等到第一盏茶过后,他才正式抛出话题。

“诸位,朕有意扩建京师洛阳,不知你等意下如何?”

说实话,刚进洛阳那会,楚歌是没想着大肆兴建洛阳的。

毕竟接下来的时间,他可能要常年出征在外,在京师的时间不会很多。

可是大乾刚好身处中原腹地,洛阳又在大乾中心,若一统中原六国,如今的洛阳来去其余地方几乎等距。

加上洛阳紧邻黄河,顺着黄河水道,可以一路直通其余国度,是个很合适的立都之地。

大乾作为未来的永恒国度,势必要有相匹配的京都。

就这样,楚歌经过总总考虑,有了这样的提议。

“陛下打算如何兴建洛阳?”

堂下的大臣都知道大乾的大建设,往往不用花钱还能赚钱。

这是各地以工代赈反馈来的结果,虽然一些人还是不解为何劳民伤财的大肆建设,不仅大乾上下无有金钱之忧,百姓生活还一日好过一日。

可事实就是事实。

这点也是他们佩服楚歌的地方,陛下文治武功皆超然于世。

所以一听楚歌扩建洛阳的提议,他们不但不担心,反而心有期待,毕竟这京师之地,可是他们的办公居家之地,自然是越繁华越雄伟越好。

楚歌笑道:“朕打算以如今的洛阳城为内城,然后环环向外扩,东起虎牢,南至尹阙,西达函谷,北抵孟津。”

洛阳为大乾京师,扩建动作必然不小。

可哪怕堂下众人心有准备,还是被楚歌的话惊了一下。

东起虎牢,南至尹阙,西达函谷,北抵孟津。

这是直接把虎牢关、尹阙龙门、函谷关,当成了洛阳城门,把黄河当成了洛阳护城河,孟津渡口当成了洛阳码头?

众人在惊讶之余,也不由自主地在脑中描绘。

如若像陛下所说的扩建完成,洛阳将成为世上最大的城市。

介时诸国来朝,必定会对京师洛阳惊若天人。

定下扩建的基调后,众人又询问如何扩建。

楚歌笑道:“此事易尔,以皇宫为中心点,先行围绕皇宫建设三院六部、书院、考场、校场等官方建筑,然后依次往外扩建大臣府邸、市场、街道、百姓居所、工厂等。”

看着楚歌对着洛阳及周边地图指点江山,李大壮硬着头皮起身道:“陛下,此次扩建工程量巨大,洛阳之地怕是缺少人员。”

楚歌笑道:“边地民众正被劝说南下,本来朕和子仲还在头疼如何安置这些人,如今正好用来扩建洛阳。”

贾诩笑道:“陛下此话过谦,以陛下远虑,想来早有此心。”

楚歌摇摇头,他确实是昨天想到扩建洛阳的,至于劝说边地民众南迁的事,倒是早些时候就开始动员了。

明知道来年开春草原五胡将要大规模南侵,楚歌自然早早让人做准备。

有边地雄关抵御,以大乾如今的兵将力量,想要打退五胡的侵略,在楚歌看来很容易。

可打退五胡不是他的目的,他想一次性打残、打痛大乾北方草原的胡人。

这样,他兵出他国的时候,才没有后顾之忧。

否则和那些来去如风的敌人玩躲猫猫,实在是浪费人力物力。

而想一次性歼灭草原胡人的有生力量,只靠城墙抵御是无法做到的。

胡人不是傻子,一旦伤亡惨重,必定会后撤回去,等养好伤了再来。

如此反复拉锯,不是楚歌愿意的事。

那怎么做呢,只能是关门打狗。

让出一些缝隙,让胡人先行进来,拉长他们的后勤线,拉长他们后撤的距离,才能围歼其有生力量。

而不想治下百姓遭受战乱,势必要先行迁移民众南下躲避。

楚歌看向糜竺道:“如此也好,告诉南来百姓,到了洛阳后愿意留下的给予京师户籍,不愿意的,等战事平定后,可安排返乡。”

众人笑道:“陛下恩典,边疆之民必感恩戴德。”

可不是,京城户口啊,随随便便就能拿到手,谁还不愿意呢。

扩建城池的人员有了后,糜竺想了下道:“陛下,京师扩建后,可要迁天下士族和富户前来安置。”

话落,其他人不说话了,众人等着楚歌的决定。

按理说,一国京师,尤其是新朝鼎立后的一国之都,势必要成为天下最繁华的地方,迁天下士族和富户前来自古有之。

一来防止士族在地方作乱,二来充实京师之地钱粮。

可大乾毕竟有点不同,以大乾如今的制定,不怕各地世家做大做强,且大乾朝堂也不缺金钱。

楚歌笑道:“朕不禁天下士族和富户前来,也不勉强其人前来,一切随缘,看各自眼光。”

新建后的洛阳虽大,可不是无限大,人口总量自然有个极限。

如今楚歌不限制天下人迁移过来,是贫民也是,是世家也罢,任何人前来都可以得到京城户口。

毕竟一国之都,兴建完成后总不能成为鬼城吧,自然要人口充实,热闹繁华。

对于这点,楚歌倒是不担心,毕竟天下有眼光的大有人在。

果然,随着洛阳扩建,以及扩建后的效果图在报纸上呈现后。

尤其得知户籍政策后,各地的世家和大族纷纷决定举家迁到洛阳,在家乡留个看家的旁支即可。

徐州,琅邪郡。

正有意搬迁的诸葛玄对家里人道:“我有意把家族搬迁至洛阳,你等意下如何?”

其他人怎么敢反对他这个族长的话。

就这样,七岁的诸葛亮随着叔父,同兄长等人朝洛阳进发。

冀州,中山郡,无极县。

在商业上眼光独到的甄夫人一眼就看到了洛阳的前途,她留下一些人维持冀州的商事渠道后,就带着全家迁往洛阳。

这其中就有才四岁的甄宓,因为相士刘良曾说甄宓‘此女将来贵不可言。’甄夫人至此对这最小的女儿视若珍宝。

加上女儿聪明早慧,她更是报以极大期望。

至于这期望是什么,她自然不敢说与他人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