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刘季干正事了:造反(上)(1 / 2)

“樊哙与吕小妹婚后,两人是吵吵闹闹,谁成想两人还吵出感情,就过上了。那段日子,也是朕最快乐的日子。平凡宁静,却又充斥着快乐。可惜好日子总是那么显得短。樊哙迎来了新婚,不久之后沛县也迎来了一个新县令。”

刘邦又倒了一碗新茶,自言自语的说道:“人老了,就会想着回到过去有时如果怎样,现在就会是另一个模样?如果没有这个狗县令是不是朕就不会造反!”

太史令听着这话似乎是另有含义,忍不住开口问道:“陛下,这是何意?”

“朕造反的事你们是如何打算写的?”刘邦没有回答太史令,而是先问了他们这个问题!

太史令觉得高祖造反的事,发生的时间并没有太久,因为有心,太史府专门找到现存的当事人口述记录整理而作,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就如实回答刘邦。

“回禀陛下,太史府为将陛下的这段传奇经历如实传予后人,故特命人找来随陛下一起去往边塞而参加斩白蛇起事的当事人,从他们的口中详细记录!”太史令边回答边将一卷竹卷捧到刘邦跟前。

刘邦欲打开竹卷看一下,不过岁数大了,越来越怕动,索性就对太史令说到:“朕不看了,挑点要紧的给朕说说!”

“是,大概记的是陛下率额沛县服役的乡亲前往边塞,不料遇大雨,路被堵塞,恐难按时到达,获罪死刑。为求生路,无奈造反,此时正遇一白蛇,遂斩之以祭旗。故名斩白蛇起义!”

“嗯!”刘邦点了点头,“事情大概的经过确实如此,但你们写的时候一定要拎得清,那些当权者老骂造反的是刁民,刁民。其实呀所谓的刁民,多是为小利而冒生死触犯国家律法者或践踏人之操行者是也。刁民才不会造反的,他们都贪生怕死。至于天下大众,更不会造反,他们要的是,用萧相他们的话说是安居乐业!百姓会反那都是逼反的,这些定要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以告诫朕的子孙,尤其让大汉未来的天子明白,只有善待百姓才是保住大汉天下的不二法门。”

“臣等谨遵圣命!”众史官叩首回答。

“对,还得告诉他们,主动造反的都是所谓的贵族!他们有方向有目标,有策略。不信你看看历史,但凡造反的不是官几代就是将几代,至少从二代。第一代都是造反成功的后代硬给封上去的。不信你们好好查查。”不料此时,刘邦又补充了这么一句。

太史令觉得这总结有点仇富的意思呀,但仔细一想好像还正是那么一回事,不过也不用太在意,陛下让我们以史告诫后人,我们只需将史作好,至于后人从史之中选择出何种理论,那我们也不能左右,至于陛下的言论,只要写好他的生平,让后人自己去悟吧!

“哎,言归正传,说到那了,对,那个狗县令。如果说以前的县令只想照章办事保住自己的官位,有小富即安的心态。可这个狗县令就是,用俺老刘的话说,就是要往上爬,至于什么百姓死活关他屁事!”看刘邦的意思,若是年轻二十岁真有摔桌子的意思!看来这县令着实招人恨!

“纵使有萧相在其中斡旋,也使沛县有些苦不甚苦。当然萧相还是很有办法,带着大家伙利用这个狗县令好大喜功的心理给沛县也干了几件好事!”

“就在我们大家跟这个狗县令斗智斗勇的时候,又传来一个天大的消息。秦始皇嬴政又出巡了,只不过这个消息不是他要路过沛县,也非要俺们沛县的官吏几百里外去迎皇驾!而是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薨了!消息传来,朕倒是无所谓,本来秦始皇的长生药就是不靠谱的,没有长生药,那他就跟普通人无异,早晚是个死,逃不掉的。不过呀,流言也跟着飘过来了,说什么的都有,有说他五十余岁就没了,说早也不早,说晚也不晚,会不会是长生药吃多了,把自己吃没了!哈哈哈!”刘邦还恶搞起了秦始皇,想想也没什么,他可是最终夺了秦始皇江山的人!而且刘邦对自己的生死看得比秦始皇更豁达,到现在刘邦身体已大不如前,也没听说他找什么巫医鬼仙什么的寻找长生药的事。

“也有说他是被那个老阉狗赵高和李斯一起弄死的,弄死好久了,为了掩盖尸体的味道,就弄了不少咸鱼在秦始皇的车驾内还是车驾旁!总之闹心的,不靠谱的一大堆!老百姓茶余饭后,躲着官府的人议论得可热闹了。当然朕他们没躲着,因为朕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朕还给他们提供证据呢。当然有些肯定是真的,有些只是听说,有些那是俺编出来骗酒钱!呵呵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