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再上烂泥湖工地(上)(2 / 2)

“不要紧,我去。您放心。我会慢慢适应的。这批上哪几个?”老大说。

“就是你和建满,还有老蒲啊,田伢子他们两兄弟啊。就这几个。你是会计,就带个队。”汤队长说。

“蒲叔是民兵排长,他带队吧。”老大说。

“你们两个商量办吧。”

“建满已经是搞了春修的啊?”老大说。

“他们都是搞了春修的。”汤队长说。

“建满最小啊,也是刚毕业的学生。”

“冒得办法。我们生产队劳力少。只能上啦。要不我们生产队的土方任务会完不成。土方是按人口分配的。我们生产队是正劳动力少,老的女的小的多。”汤队长说。

“我晓得。什么时候上?”老大说。

“就是刚才数的这几个已经参加了春修的,明天会回来休息几天。之后,你就和他们一起上——参加夏修。再把那批现在还在工地上参加春修的换回来搞‘双抢’。”汤队长说。

“好。”老大说。

“这几天,你在家里休息咯。”汤队长说。

“我就利用这个时间把账做一下。”

老大把上堤穿的衣服和一床篾垫子,还有一张冷布帐子准备好。用书包袋装了一坨马头牌肥皂、一支中华牙膏、还有牙刷、洗脸手巾等日常用品。

“一个人在外边,就要自己招抚好自己。”妈妈说。

“晓得。我又不是第一次上堤。”老大说。

“你又担不得堤,家里又冒得人替得你。你爸想请你表叔的儿子代你去担堤。又一直没有信。”妈妈说。

“人家自己也有土方任务。怎么能帮我挑呢?你们的心意是好的。但实际情况还是只有我自己上堤去挑土,才能完成我们家的土方任务。不现实的事情,最好不要说。说出来办不到就是空话。”老大一听到空话就烦躁。

第二次上堤,老大清醒地认识到:谁也救不了他;谁也改变不了他当民工的命运。父母的好话和汤队长的善意,并不能减轻他肩上的一斤泥土。

“一句好话,能抵得一担土吗?”当然,他也知道,父母亲是好意。可现实是烂泥湖工地上分给荷花园生产队的土方,只能是荷花园的人用自己的双肩一担一担地挑走。尽管老大是个刚毕业的文弱书生,尽管他是如此的身单力薄,这个难题谁也无法解答的。“四属户”的人本来就遭人嫉,在这样的大事上,如果稍有闪失,有了巨鸭筋一个人就够了。何况,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梦。

这时,老大才明白,大队生产队为什么不同意他去参军,也不同意他去学木匠。因为,荷花园的劳动力负担太重,太辛苦了。

这就是命运。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身份,只能靠自己。改变命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机会,还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还要靠自己去抓住机会。

人,活着,就必须在现实的路上一步一步地朝前走。而且,如果要活得比较好,那每一步都得走稳。

快要搞“双抢”了,老大和建满挑着一担民工的行李,来到了治理烂泥湖第二期工程星火营东方红连所在地的袁家山。同来的还有蒲叔和田伢子两兄弟。这里是一个湖区和丘陵区的交界之地。这里有一口约五十亩大的水塘。听建满说,这口塘就是他们的洗澡盆。在倒挂金钩冬修时,他们是从来不洗澡的。女人都不洗澡,男人洗什么。而且根本就没地方洗,也没热水洗。

夏修,因为上堤的民工不是很多。大部分人在家搞“双抢”。加上夏季是湿气往上升,不能睡在地上。居住是分散的。老大和建满住在一个姓袁的人家,他们一个床铺。老大把冷布帐子帐好,把篾垫子垫好。准备下午去挑堤。吃饭是大队在一户姓袁的人家统一开餐。还是一样,大地是餐桌。蒸钵还是在那个箩筐里;筷子也还是在那个篮子里;茶也还是在那个木桶里,只是数量少些。荷花园正好一桌。他们在一颗大樟树下面围成一桌。吃着吃着,一片树叶飘到了菜钵子里。建满用筷子夹住树叶,把它甩到地上,照样若无其事的津津有味地吃着。

老大又是挑着他的那条钩子扁担,在土洞里挑土。这一次不同的是,没有搞砍土分方。就是一部分人挖土,一部分人挑土。挖土是轮着来。轮得老大是先挑土。他把洗脸的毛巾搭在扁担上,把土一担一担地挑到新堤上去。这条毛巾早晨洗脸,白天抹汗,晚上洗澡。他感觉到,夏修挑土的距离比冬修的距离远些。后来才知道,河道越往下游的乔口那头走就越宽。所以挑土的距离就越远。他们的工地正好和罗城县的一个工地交界。罗城县的民工是清一色的正劳力,银城县的民工是什么崽啊孙啊都上来了。

“你们银城真是作孽呢,你看这个崽咯,还是伊嫩的呢。一看就明白是个冒做过蛮工的样子。你的父母何哩舍得你来挑各号堤咯?各只怕会搞坏身子呢。”休息的时候罗城的一个民工看着老大说。

“冒得办法呢。我们每个生产队都有任务。特别是我们生产队,正劳力少,半劳力多,不来完不成任务。我们不仅劳动力上尽了,而且队屋都快要拆掉了。”老大说。

“拆队屋干什么?”

“没有钱了。”老大说。

“哦。我们平时发牢骚,说你们银城县修一条避洪河,还连累我们罗城县。看来,是要援助你们。要不,你们只怕搞不成。”

“谢谢罗城农民。我外婆家是罗城的。”老大说。

“啊?不谢,这是上面安排的。你也不戴一个斗笠?你这样雪白的,担完堤回去只怕会晒得墨黑的。”

“我现在管不了黑和白,只能管生和活。”

那善良的民工露出一脸的无奈。一边摇着头,一边挑着土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