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徐经中的烦恼(1 / 1)

这次招集起来的老者有六位,他们分别代表了灵昌津、荥阳以及阳都等三地民夫,灵昌津两位老者一位叫林松,与林义是同村人,一位叫吴江是隔壁村的。荥阳民夫的代表一位叫做吴年土,一位叫做李茂。而阳都的两位民夫代表一位叫做江涛,一位叫江海,是表亲兄弟。六位老者都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在那个年代,五十多岁已经算是年纪大的了,如果能够活到六十岁以上就算是长寿,七、八十岁的老人是少之又少。

徐经中请各位老者在矮木凳子坐下,旁边的少年人给每位老者面前放上一个装着开水的黑色陶碗后,便走到徐经中的身后站住,随时听众吩咐。

徐经中先说道:“有劳各位叔父到来,今日经中请各位叔父前来是有事与大家商讨一番,请各位叔父一起出出主意。”

出身名门贵胄,满腹经纶的前朝大将军府的公子徐经中毕竟也才三十多岁的年纪,对于这些老人还是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听到徐经中如此说话,六位老者感觉到要商量的事情可能不简单,便都安静下来,都侧着耳朵准备听徐经中接下来说的话。

徐经中见老者没有人开口询问,也没有将事情隐瞒,就将这一个月来一直无法决定的事情对六位老者说个明白,同时也将自己的犹豫也说了出来,他道:“各位叔父们,吾本想直接前去将那里抢夺过来做为我等的安身之处,可却不曾想那些人的处事方式并不比我等之下,就前次他们前来窥探我等山寨,就将上山采药的李木大哥给抓去,被带一路带到过了一座山头才放回来,据李木大哥回来后所言,那些人衣装怪异,头大如锅,神出鬼没,出现在身边都发现不到,实在是不能形容,当时,吾亦半信半疑。直至当晚子时,吾派往窥探之人灵昌津林义回到山寨,他带回来的消息才让吾觉得不安,随之犹豫不决。”

“哦,阿义与头领如何说?”徐经中说完后,一个老人开口问道。这个老人就是灵昌津民夫的代表之一林松,也是林义家的堂叔辈,他其实多少也从林义的嘴里听到过基地的一些消息,那各种新奇古怪的物件,会出水的管子,建在屋内的茅坑等等,最让他感到心寒的是那隔空传音,听到林义添油加醋的表述,他们这个群体都相信林义遇到的肯定就是神仙胜地。

徐经中哪里不知道林松肯定听林义说过当时的事,既然现在装糊涂,他也就借机再说一次,反正荥阳代表以及阳都的代表也是要知道的,那就一起听听,分析分析,一五一十的将林义当时说的话复述一次。

当徐经中将事情经过讲完后,便拿眼睛看着在座的几位代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荥阳的吴年土问道:“真有那么神奇吗?”

“说实话,我年前从山上路过那里时,也觉得不太一样,不论是房屋还是其他的,都很怪异,当时吾怕是朝廷的兵营,便不敢靠近,匆匆的离开。回来后觉得蹊跷,才让林义前往窥探,原以为是想探明白后,如若非朝廷官兵,便前去抢夺,可不曾想林义却被对方捕获后放回,并带回了给予我等两个选择的消息,吾便想问几位叔父,该将如何?”徐经中言道。

阳都江海道:“据林义所言之意,似乎那处地方的人生活得很富足,食物味美,住所牢固,屋内的物件都是世间未见,服饰怪异却不缺,实乃丰衣足食之地,如能和平共处更是吾等之幸事,可对?”

话一说完,江海堂兄江涛亦附和道:“是呀,堂弟所言正是为兄之所意,那方之人既然有讲和之意,吾等本来就已经生活艰难,如有一处保障衣食无忧之处愿与咱们合为一处有何不可?”

“话虽如此,可据他们之意是让吾等投靠于他,在未明其真实情况之前,各位是否先商议商议解决之道?”徐经中道。

一直未开口的荥阳李茂也听出了徐经中不大想去投靠,想来他是有探明虚实后将其侵占之意。考虑到从修建工地逃出至今,他们这群民夫一直都是东躲西藏,好不容易才逃离朝廷的追踪,来到这原始森林中安定下来,虽然也推举了徐经中为头领,但怎么说也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如今各种生存需求紧缺,人心不稳,想要形成坚固的群体还是有些困难,如果能找到一个让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吃喝用度不愁之处,何苦要与人争个大小呢?不管谁输谁赢,都有伤亡相伴,不值当呀。想到这里,李茂道:“吴家兄弟言之有理呀,头领,还是以和为贵呀。”

徐经中听了李茂的话,心里开始感觉这些人的意思都是偏向于求和呀,他皱起眉头,不由得有些不快。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将他们这群乌合之众从朝廷修建洛阳宫的工地上逃出来,带领他们逃到这里建立起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也是大家选出来的山寨头领,并且自己再怎么说自己也曾经是前赵徐光大将军之子,可现在看来大家似乎并不领情呀。难怪说民以食为天,听到有一处地方可以衣食无忧便全部都愿意以讲和为主,可这和一讲,自己成了军师,话语权得弱了多少,想到这里,还是心有不甘,便说道:“目前也不知林义所言是否真实,可否这样,吾等再派人前往与他们商讨一番,一是探听虚实,二是求证诚信,如真象林义所言一般,那里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人们安乐再前往投靠,若有不实之处,那吾等就前往抢占为咱们所用,可否?”

六位老者听完徐经中的话,也明白他是不怎甘心拱手让出头领之位,争取他们支持,不过话说回来,徐经中所说也没有错,毕竟林义一人之言,确实不能够做为最终决定的证据,既然要两次去与人商讨,以客人的身份前往了解,更加能够看到事实,这样倒也是值得走一趟,经过短暂的思考,便都纷纷点头同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