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诸子(1 / 2)

横推流儒圣 风马霓衣 4363 字 2023-05-22

带着轻松的心情,孔秋回到庭院,开始练拳。

下午要去上班,孔秋只能自己挤出时间来练功。

练了一套拳法,孔秋气息依旧十分匀称,经过这几天的锻炼,以及内力的增加,孔秋的体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热身完毕,孔秋开始运转吐纳术。

按照以往的经验,今天应该依旧会有“一碗水”的内力增长。

但让孔秋没想到的是,今天的内力增长,竟然只有大约“半碗水”的量!

孔秋疑惑地睁开眼睛,皱眉沉思:今天为什么与前几日不一样?前几日明明已经证明我的猜测是正确的,今天为什么又忽然少了?

孔秋首先想的便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又有问题。

“启发式”教学,自己已经做到了,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思索。

“圣人孔子的教学方式,我有违背的吗?”

孔秋沉吟思索。

孔子的最著名的教学方式,便是“启发式”教学,除此之外,便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说的是不管贵族阶层还是平民阶层,都一视同仁地教导。

“因材施教”则是说人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长,根据其性格和特长来教导。

这些教学方式,都在《论语》之中有所体现。

孔秋对于《论语》了解很深,所以对于孔子的教学理念也很清楚。

如果说他今天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妥,那应该就是没有“因材施教”了。

冉耕和仲由的性格和特长完全不一样。

冉耕好学敏思,仲由则比较跳脱,孔秋之前的教学方式适合冉耕,但未必适合仲由。

今天冉耕和仲由一起来问他问题,冉耕说的没问题,但仲由说的,也未必是错的。

在仲由看来,以孔夫子的实力,说出这种话完全没问题。

正如孔秋前世的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处在仲由的角度,他的解释并没有错误。

孔秋直接否定了仲由,又没有给出合适的理由,这就是没有“因材施教”的表现。

如果要“因材施教”,那么孔秋就要允许仲由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在保护仲由的积极性。

孔秋缓缓吐出一口气,自嘲道:“前世今生,我还是第一次当老师,没想到当老师也这么麻烦……”

“不过圣人孔子从无到有创立了那么多教学方式,我只是随手‘拿来’,比他轻松多了……”

“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不知道我能不能也教出这么多的学生……”

……

下午。

孔秋来到粮仓。

春秋时期,生产力普遍不高,粮食产量很低,粮仓并不算大。

粮仓委吏的工作,就是做好出入登记,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都不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