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湖畔学堂开学(上)(2 / 2)

日月永在 煌煌华夏 5721 字 8个月前

全是宗亲那一派的。

杨稷的神情顿时变得阴晴不定,他有种感觉,踢到铁板了!

可着全大明的亲王,除了总参谋长的燕王棣、皇商总会一把手辽王植以外,还有哪一支亲王府的公子敢不给他爹杨士奇的面子?

他需要分析一下朱文奎的身份了。

已经不需要他那个小脑袋瓜子来分析了,学堂内出来一名小宦官:“奉上谕,通报本次考试入学名单。”

正事当前,杨稷只好恨恨的一跺脚,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这名宦官身上。

“被点到名字的记得应一声。”

小宦官轻咳一声,尖细的嗓音便响在每一个考学的孩子耳边:“第一名,浙江杭州府,于谦!”

众皆哗然,没想到这第一名竟然会花落浙江,江西籍顿时一片不忿之色。

而杨稷等人则更是神情大变,齐刷刷扭头看向于谦。

竟然会是他?

杨稷本就因紧张而攥紧的拳头这下攥握的更紧三分。

“学生在!”

被点了‘状元’的于谦并无太多的兴奋,他还是那副处事不惊的样子,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第二名,江西吉安府杨稷。”

棋差一招。

能够位列第二,若是换个人做头甲,那杨稷绝对能开心的大笑三声,但现在,他却觉得自己这个第二当的十分憋屈,因此怏怏不乐的应道:“学生在。”

“第三名:浙江余姚府王与准。”

又是一片惊呼,此番考学,浙江算是完胜江西了。

“第四名,南直隶凤阳府,朱文奎!”

这个名字让全场顿时静默下来,所有叽叽喳喳的声音都消失一空。

“学生在。”

朱文奎站出来应了一声,而后他便扭头看向杨稷,正好对上后者投来的惊恐眼神。

凤阳府,文奎?

皇长子!

杨稷只觉得手脚冰凉,一股子凉气从后脚跟直冲天灵。

“家父内阁首辅杨士奇。”

“你府上何人啊?”

人家哪里有府,人家那是宫,乾清宫!

拼爹,自己拼的赢吗?

想到刚才放言还绝不放过,杨稷两腿一软,一屁股就坐到了地上。

完了,全完了。

除了杨稷神情惨然以外,连着朱文奎身旁的于谦也是一愣,微微侧首看了朱文奎一眼,而后抱拳道:“学生谢过大皇子殿下出手相助之恩。”

“于兄客气。”

朱文奎忙还礼:“早前考学之时,父皇言此地无君父,我自然也如众同学无二,一考生罢了,哪里有什么大皇子,于兄切莫以为意。”

等俩人寒暄完,这台阶上的小宦官眺了一眼,看朱文奎没有打算继续说下去的意思后才开始陆续唱名。

“此番考学一共录取十七人,没有被点到名字的,依循秩序离开此地,录取者随咱家入堂谢恩。”

以于谦当首,十六人都开始默不作声的抬腿往明堂而进,只有杨稷一个人还坐在地上没有动作。

腿软了,站不起来啊。

“还不快扶杨公子入堂?”

小宦官还是有眼色的,刚才底下那些小动作他尽收眼底,便是知道必是这杨稷跟朱文奎之间有了冲突争端,所以说起话来也是夹枪带棒。

“可别让杨公子在地上着了凉,其令尊可是咱大明的首辅阁老。”

这句话刺的杨稷登时便从地上弹了起来,也顾不上腿软,跌跌撞撞,狼狈不堪的跑进明堂之内。

这个功夫,前面十六个入学的学生都站好了,他这一进来,显得特别突兀而且失礼,让高位之上,跟着朱允炆有说有笑的杨士奇瞬间暴怒。

“放肆,御前失仪,成何体统。”

说完,杨士奇离座就要下跪,被朱允炆抬手拦住。只好躬身拱手:“此是臣之犬子稷,不通礼数皆是臣教子无方,请陛下降罪与臣。”

御前失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按律一般来说也就是打顿廷杖,廷杖再轻,也不是一个孩子能撑得住的啊。

所以杨士奇这个做爹的得揽过去。

朱允炆不以为忤,摆手道:“一孩子罢了,阁老莫要如此,令公子面色苍白,脚步虚乏无力,杨稷啊,你是不是生病了?”

杨士奇也转头,喝斥道:“君父问你话呢,耳朵聋了吗?”

杨稷手脚冰凉的跪在地上,抬头一观,有心借坡下驴,但一看到不远处回首看向自己的朱文奎,一咬牙如实禀报,一头砸在地上:“君父容禀,学生死罪,方才与府外冲撞了大皇子殿下。”

说着,也不敢隐瞒,一五一十都报了出来。

杨士奇也是吓了一跳,刚打算开口,就发现朱允炆倒是轻笑了出来。

“朕当多大的事呢,孩子之间起点小摩擦罢了,行了,起来回到你自己的位置上,这事就此揭过。”

“陛下,这犬子冲撞......”

“什么冲撞?”

朱允炆一扬手:“朕都说了,这里是学堂,不是朝堂,没有什么皇帝皇子的,只有老师和学生,他们都是学生,身份对等,何谈有无礼冲撞之罪一说?”

杨士奇这才放松下来,他知道只要皇帝开了这个口,那就说明这事在皇帝心里确实没有当回事。

于是他转过身冲着朱文奎躬身:“臣代犬子向殿下赔罪。”

后者避开还礼:“阁老言重,学生不敢。”

这一来二去的矫情劲过后,所谓冲突一事就算彻底翻了篇,朱允炆便开口道:“行了,说一下正事吧。”

杨稷抬头,对上自己老爹的眼神,马上从地上爬起来,低眉顺眼的躲在人群的最后,十七个孩子都静声肃立,等候朱允炆训示。

“朕看着你们很开心,因为这两道考题便是一般寻常进士学子都未尝可以做出,而你们做到了,都可堪称我大明的神童耶,朕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励,切勿骄矜自满,将来入学之后能够用心苦学,早日结业为我大明江山社稷而效力。”

“谨遵君父圣谕。”

一群孩子都极其成熟的躬身见礼,恍如他们的父辈在朝堂之上一般。

“既如此,三日之后开堂,各自回府准备吧。”

(祝大家端午快乐,今日有事耽搁到现在,望海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