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昭云殿(2 / 2)

五州精要纪 弯城少 2904 字 10个月前

“鲛族贼军虽已撤离东山,但仍需小心贼军卷土重来,东中路大军确实不可一日无主帅。靖王英勇无畏,勇战贼军,守关有功,朕今日封你为东中路大军主帅,兼领东三路督守之职。”

“儿臣接旨叩恩!”靖王渠梁溢立即跪拜领旨谢恩。

“父皇圣明!”太子渠梁蔚等人齐声跪拜。虽然很不情愿这种好事落在自己大哥的头上,尽管自己身为太子,也不能、更不敢当朝反驳。

“陛下圣明!”殿上文武百官齐声跪拜。

东中路大军主帅,兼领东三路督守之职,靖王渠梁溢虽然表情镇定,但满心欢喜,激动之情胸中膨起。

今日获封执掌东中路大军帅印,他可是几位皇子中第一位拥有兵权的皇子,一方面可直接统帅近二十万东中路大军,另一方面,他兼领东三路督守之职,对东左路大军和东右路大军亦有相当大的调配权利。对他来说,这封赏简直再好不过了。

河谷关完好如初,鲛族大军又从东山脚下撤离,靖王渠梁溢知道此次返回皇都城复命,必定能够得到他父皇的重赏。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赏赐竟是如此之大,如此他人心生嫉妒。

一位拥有兵权的皇子,在大梁的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而今天,他却做到了,他顿时想起了那日在河谷关外,淄辕星郎对他说过的那些话。尽管他内心已经心潮澎湃,但还是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在殿上有失体统和身份。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要继续维持自己在他父皇和文武百官眼中的那种稳重而老练的印象。

几年前,皇帝渠梁宇就是因为靖王渠梁溢久居边关,担心他收拢军队势利,威胁太子渠梁蔚的储君地位,这才下旨将他从西右路大军调回皇都城的。如今靖王渠梁溢在河谷关英勇退敌,逼退鲛族大军撤离东山,加上他这几年在皇都城也算安分,皇帝渠梁宇终于将最初的那份担心抛下,对靖王并委以重任重拾信任,直接将东中路大军的主帅之位封与他。

前几天,皇帝渠梁宇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就已下定决心要封靖王渠梁溢为东中路大军主帅。一是因为靖王渠梁溢如今在东三路一呼百应,有他在的话,东三路大军就能继续维持强大的战斗力和威慑力,从而将鲛族拒之东山之外,并维持大梁朝堂内外稳定。二是因为只要适度控制靖王渠梁溢的兵权和对大梁军队的控制力,一个拥有军队的皇子足以让太子渠梁蔚心生警惕,对太子今后锤炼心智和治理军队大有裨益。

靖王渠梁溢此次在河谷关的惊艳表现,不仅取得了他父皇的认可,也得到了满朝文武百官的肯定。他们相信,这位靖王殿下所拥有的能力足以替陛下掌管好东三路,守护好大梁的东部边境。

“父皇,贼军虽已撤离东山,但边关险象犹在,儿臣恳请父皇准予儿臣早日返回营地主持大局。

“靖王有此公心,乃我大梁之福,准奏。”

“谢父皇,儿臣明日去趟靳国府吊唁赵将军,后日一早便可启程返回牧州。”靖王渠梁溢拱手跪地谢恩。

皇帝渠梁宇哈哈大笑,连忙挥手示意靖王渠梁溢平身。

此次返回皇都城复命,靖王渠梁溢本如此着急返回牧州,并非担心鲛族大军。他知道鲛族不会挥军反扑,即便现在河谷关或者东三路防线其他关口的防守十分松弛,鲛族也不会派军攻打。那日在河谷关外鲛族中路大军主将狄野的行营里,淄辕星郎已经安排好了一切,鲛族大军无条件地撤离东山,并交还河谷关高墙。由于神族的干预,此次两族大战最终出人意料地收场了,自己还成了有功之臣。

靖王渠梁溢之所以着急赶回牧州,一是要展现自己的姿态给他父皇和文武百官看,进一步笼络人心;二是他也答应了淄辕星郎一些事情,他必须尽早回去着手布置。

朝会没过多久便结束了,靖王渠梁溢走出昭云殿后,径自走向自己母妃所居住的荀岚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