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朝廷武库(2 / 2)

北朝南国 江山至 2516 字 9个月前

谢应没有说其他几人的身份,只是上前一步,拿出一枚做工精致的身份令牌悬在军官面前:“谢某不能求见将军一面,谢家总可以吧?”

“这...”

军官就是再蠢,也不会在这时候磨洋工,虽说如今叛军势大,但在此之前几百年,世家的名头可是最好用的名帖。

“那,小人给您带路吧。”

一路上,因为出身世家的缘故,军官对谢应很是恭敬,几乎有问必答,谢应着重询问了这座城的主将,发现既不是朝廷钦点镇守石头城的萧大春,也不是什么王公贵族,只是一个姓陈的将领。

除此之外,军官还提到了陈昕和羊躭的名字,谢应顿时坦然了些,这两人他倒是有所耳闻,但他们的身份地位都不是他这个旁系子弟能够攀扯的。

可是,他现在勉强能“代表”谢家说话,想来这两人也不会不给面子。

等后来,军官再提起陈凉率军以少敌多大破攻打东府城的上万叛军后,谢应的神情又精彩起来,对这个叫陈凉的将领,心里充满了好奇。

陈凉正站在城楼上,俯瞰着下面的练兵。

整体规章制度几乎都是按照后世的“军训”来要求,甚至更苛刻,为的就是锻炼这些士卒的纪律性,让他们把服从命令四个字刻在脑海里,这就是一支精锐的雏形了。

七名队主,三名幢主,全都是陈凉安插的亲信,军中的粮饷虽然挪用的是朝廷府库,但名义上也是由他来发放。

另外,南山营士卒的待遇几乎是大梁开国以来之最,不光是粮饷极高、每人按战功分配土地,还有一系列“补贴”政策,几乎是向全城十几万百姓喊着:

只要从军,待遇从优。

可惜,这些政策都只是为了南山营而建立,其他的守军享受不到。

这样一来,即使陈凉的练兵在很多人看来都不合理,但士卒们反而都心甘情愿地受着,逐渐开始从心底服从陈凉的命令。

等队主们开始吆喝着带领士卒齐步跑的时候,一名亲兵跑上城头,把城门口的事情报告给陈凉。

“谢家?”他有些厌烦地挥挥手:“老子这儿不收留少爷,告诉他们,船暂时被征用了,让他们要么在城里等着,要么就自己出城,我绝不阻拦。”

“是。”亲兵看看陈凉不耐烦的模样,鼓起勇气补充道:“那位公子,说他有大量的兵器和盔甲,可以赠与将军,他说,不知道将军愿不愿意跟他见一面。”

陈凉皱着眉头想了想,记不得史书上的谢家有什么跟兵器盔甲沾边的地方,可现在又确实缺这些,城里府库粮饷充足,但兵器盔甲良莠不齐,保养太差不说,有很多都是早年锻造的,一直积压到今天,不知道帮多少人吃的满嘴是油了。

“那就见见吧。”

“谢氏子谢应,拜见将军!”

谢应很正式的行礼,却发现陈凉只是拱拱手,并不多说什么,他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轻松了一些。

“兵器、盔甲,在哪?”

“将军,你可知去岁,朝廷派遣贞阳侯领大军北上一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