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勤王军败(2 / 2)

北朝南国 江山至 3939 字 9个月前

归降者,不计前嫌,重金封赏!”

“降!”

“降!降!降!”

远处的叛军军阵中,也像是呼应似的,成千上万名士卒在命令下齐声大喊,声势极其浩大。

“呵,那个姓陈的小子,带着几千个百姓,就想在我面前守住这么一座破城?”

侯景坐在马背上哈哈大笑,得意地对着身边的亲兵说道:

“自我入江南,所向无敌,这人虽然年幼,但足以做我的亲兵队长。”

“陈将军,王爷说了,若是您愿意归降,可以任命您做朝中的尚书!”

“回去告诉王爷。”

陈凉扒着城墙,饶有兴致地喊道:

“若是王爷能答应我一个条件,我不要金银财宝,也不要高官侯爵,自然愿意归降他。”

“他要提什么条件?”侯景皱皱眉头,挥挥手:“不管他怎么说,本王都答应他,反正,等城门一开,他就是任我宰割。”

“多谢王爷大度!”

陈凉笑嘻嘻地挥挥手,身边几队受他吩咐过的梁兵,也齐声朝着城下喊道:

“陈将军愿奉上木雕的食盆、土做的狗窝,

请河南王入城,替将军看家护院!”

“焉敢呼吾为狗!”

侯景气的咆哮道:“前军压上,填护城河!”

“派出轒辒车!”

由于石头城南面靠近石头津,土地坑坑洼洼难以踩踏,而西面直接毗邻江水,叛军只能从另外两面包围过去,由前排的辅兵掩护着攻城器械,艰难地朝城门移动。

轒辒车据说被侯景改进过,车顶覆盖牛皮,里面能藏近十人,防护性较好,最大的用处是掩护着躲在下面的士卒靠近城池,然后挖掘城墙。

尽管前军伤亡惨重,但随着一袋袋沙土被填进护城河里,多条简陋的道路被清理出来,大量的轒辒车也随之推出,而在它们后面,则是侯景军中的弓箭手,试图放箭压制城头的梁军。

陈凉这时没站在城头,他坐在城楼里,时不时让亲兵去外面查看情况。

过了一会,他按捺不住,还是冒险出去看了一会。

作为前驱攻城的,终究是一群流民,就算身上披着盔甲去攻城,当看到身边同伴一个个中了箭矢哀嚎或是直接惨死的模样后,侯景的前军就开始了骚动。

更何况,他们只是一群辅兵。

侯景虽然一路攻城略地,但都是兵行险着,绝不可能拿出几万副盔甲装备到一群流民身上,所以,很难指望一群手里只拿着木盾的人能有多厉害有多忠心。

滚木礌石,是两种相当笨重的守城器械,但当它们安置好后,本身自带的重量就足以锤烂一切攻城器械。

城中有老卒懂守城器械,被陈凉专门挑选出来负责安装这些玩意。

而最恶心的地方在于,有一些辅兵侥幸冲到了城墙下面,还没等他们想办法破坏城墙,城头上随即泼下来一片片兀自带着腥臭气味的黄白之物。

城中足足十几万人,每天产生的排泄物数量惊人,这也是古代守城的一大利器,据说熬制后,使用效果更佳。

城头守军给叛军们依次展示出各种守城器械,攻城的叛军迟迟难以摸到城墙,地上躺满了尸体,士气大减。

侯景也从最开始的淡然,转为后来的气急败坏。

几个时辰的“鏖战”后,前面的叛军开始溃散,侯景不得不暂时命令撤退。

石头城的攻守战暂时结束,等明日一早,则又是新一轮的开始。

但叛军的士气,则是肉眼可见的低落下去。

毕竟自己这边始终扮演着迎头挨打的角色,还手的机会极少。

而在建康以北的京口,则是爆发了极其惨烈的交锋。

两军交错之际,杀声大起,叛军人数少,初次交战即便迅速败退下去,成片的旗帜倒下,勤王军精神大振,前谯州刺史赵伯超更是神勇无比,或许也是为了能将自己头上的“前”字去掉,他更是拔剑督战,高呼死战不退。

眼见叛军撤退,他也没有派人去请示邵陵王,径直命令自己统辖的兵马向前追击。

“追!不准放过一个贼人!”

赵伯超兴奋地满脸红光,他对着身边的梁军指手画脚,喝令不准休息,全军继续前进!

迫不得己,大约有三千多名梁军参与了追击。

双方先后经过覆舟山,此刻离梁军主力已超过十几里,难以立刻支援。

直至靠近了玄武湖。

前方的叛军似乎是再也逃不动了,在将军的喝骂下不得不转身回去迎敌,但他们眼看见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毫无威胁了。

赵伯超正在自矜的时候,忽然,梁军西面响起鼓声,赵伯超循声望去,眼见是数千打着侯字旗号的叛军排成军阵,缓缓逼近过来,为首一名大将,大笑道:“汝等当葬于此处!”

接着,东面鼓声大作,又是数千叛军冲出,为首一名大将压阵。

最后,赵伯超一直追击的那队叛军,与另一队叛军汇合,重新整合起阵势,一名文士打扮的人骑白马出阵。

他看了一眼面露惊惶的梁军,冷冷道:“尽诛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