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接新娘(2 / 2)

“傻柱,你……”,刘海中被傻柱呛的都说不出话来了。

“你什么你,别耽大家伙干活”

易中海见傻柱又要和刘海中吵起来,开口打断二人的争吵。

“行了柱子,少说两句,既然这样,大家伙就开始忙吧”。

一时间,大院里开始忙碌起来,男女老少分工协作,傻柱和一大爷开始搭起了土灶台;二大爷是锻工有力气,正领着几人在劈木柴;三大爷则开始把从各家借来的桌椅板凳写上姓名。

妇女们也没闲着,三位大妈和一帮老少娘们有的洗起碗筷;有的开始开始洗菜;大点的孩子都在剥蒜掰葱。

当然也有在旁边干看的,比如倚在自家门框上的贾张氏,手里纳着那纳不完的鞋底。至于去帮忙干活,姥姥!老娘平时在家,油瓶倒了都不扶的!

己经快十点了,一阵车铃铛声响起,原来是许大茂的同事朋友都来了。许富贵赶忙上前招呼,大茂妹妹许春玲也拿来了装着烟、糖果和瓜子的小筐子招待大家……

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出发去新娘家了。只见许大茂推着挂着大红花的新自行车从后院出来了,今天许大茂打扮的人模狗样的。白色衬衫搭配黑裤子、新皮鞋。头发都上油了。连那性感的小胡子都剃了,乍看还有点不习惯呢!

李为民也回到家中,换了件半新不旧的白色衬衫,穿上三节头皮鞋。倒不是自己没有新衣服,而是今天许大茂才是主角,自己不能喧宾夺主,抢了他的风头。

推出自行车和众人汇合,一群人骑上自行车浩浩荡荡开始向东交民巷出发。今天是国庆节,街道上挂起了节日的红幅和灯笼。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李为民还看见好几股接亲的车队,看样子不少新人选择在国庆节结婚,这和后世差不多,大多新人喜欢选择在“五一”、国庆和春节等假期结婚。这样一来热闹,二来大家都有空。

不到半小时,就到了东交民巷原来比利时使馆的边上,娄家是一座带花园庭院的二层西式小洋楼,外观主体呈灰白色,很不起眼。也能显示出主人低调不张扬的格调。

娄家院门口也只是简单贴了个喜字和挂几个红灯笼,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操办。现在国家的气候还是很紧张的,像娄家这样的资本家更得夹起尾巴做人。

四五个年纪不大的年轻小伙子在大门口迎接大家伙。听许大茂称呼其中一个为大哥,估计是娄小娥的哥哥了。众人一起进了院子。

一对五十多岁的中年夫妻领着一堆人站在门口等着,并热情地请大家进屋。

这年代根本不像后世那样需要海量红包开路,也没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堂哥表弟拦着门不让新郎进门的。娄家的亲朋好友和迎亲的众人一起围坐在客厅里。

娄父招呼大家一起喝茶抽烟,李为民也坐的一旁打量起娄家的客厅,果然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外面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室内装饰的典雅有格调。虽然没有什么金啊银的,但光看墙上挂的八大山人和郑板桥的画,如果是真迹,买下这个小洋楼问题不大。

这边许大茂陪着娄父小声说着话,而娄家亲友则招呼大家吃糕点、糖果和瓜子。气氛倒也融洽,但李为民总觉得少了几分热闹和生活气,娄家众人是客气中带着一丝疏离。这也许就是阶层的隔阂吧!

快到十一点时,娄小娥终于在母亲和其他女性亲友的簇拥下出了房间,娄小娥今天穿了一件红色布拉吉,喜气中更添几分娇媚。许大茂也被大家伙起哄推了上去。搀住了娄小娥。

大家见一对新人已下楼,就准备动身接上新娘子回家。娄家也准备了不少嫁妆,光大皮箱就有好几个,还有一台“飞乐”牌收音机、几套喜被、印有喜字的水壶、脸盆、子孙桶之类的一大堆。幸亏今天自行车有7,8辆,否则还真不拿!

众人辞别了依依不舍的娄家人,开始回锣鼓巷四合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