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胡虏动地自北来(1 / 2)

汉牧 冬月既望 4748 字 2023-05-15

灵帝立,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鲜卑寇抄

——《后汉书·孝灵帝纪第八》

刘武刘镇两兄弟结识赵云,三人结伴同行,又往北行了几日,问路人得知,已经到了涿郡,涿郡在幽州南部,此地距离辽东属国还有几百里,三人用完了盘缠,只能先决定停下来,在涿郡先停留一段时间,再想办法去辽东。

涿郡,这里不是刘备和张飞的故乡么,刘镇心里想着,趁着这次机会去拜访一下刘备?现在的刘备不知道是在家奉养父母,还是已经跟随卢植游学呢?张飞的猪肉摊又在哪里呢?

刘镇心里正在盘算着怎么去找刘备或者张飞,可是,目前摆在三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却是眼前衣食无着的问题。

刘武和赵云二人,这一路上惺惺相惜,谈论武艺,相处甚欢,现在,双方都已经以表字兄弟相称,刘武在家是老大,表字伯远,老二刘镇表字仲远,老三刘曜表字叔远,老四刘雄表字季远,老五刘英呢,就是幼远。

子龙啊,你这套枪法变换多端,在平地上威力很大,但是如果用于战场厮杀,我认为还是用刀才战斗力更加厉害。刘武说道。

大哥,赵云比刘镇还小两岁,年纪与老三刘曜相当,赵云称呼刘武为大哥,其实,我这套枪法专为为马上杀敌而练,去年,鲜卑入寇我常山,我和村中乡勇曾经直面鲜卑骑兵,他们往往先以弓箭射击,随后两侧迂回包抄,等到我方阵型凌乱的时候,就手持弯刀冲锋,我当时以盾牌覆在身上抵挡弓箭,等他们靠近,就以枪攻击,他们短刀无法应战,被我杀退数人。

兄弟好胆气!这才是我们北方游侠儿的胆气,不像我在家乡,连打个地痞无赖都要被老父亲体罚!等我亲自面对鲜卑人,一定也要像你一样。

刘镇也很诧异,原来赵云才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能够上阵杀敌,果然汉民族“北方幽并游侠”也是从小具有尚武精神!

赵云又道;仲远兄,我们一路从常山过来,我看到这一路上饿殍遍地,耕田者无田,而不耕田者却有田万顷,但是,一旦边关战事,地方叛乱,营造宫舍,修河筑堤,朝廷又要增加赋税,征发徭役,如一个数口之家,其壮者应战而亡,那么他的妻子儿女,又何以生存,我自小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多年,幸得我师父抚养才长大成人,但是,这天下又有多少百姓都像我一样,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呢,何日,才能是耕者有其田呢?

刘镇叹息一声答道,子龙不但勇武,更有一颗仁慈之心!耕者有其田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早在先秦就已经有先贤提出过这样的理想世界。

刘镇心中深深地为赵云的一番言语所感动,他关心的不只是战场上的厮杀来获得功绩,而是在这个时代真心关心底层生活的百姓,黔首。刘镇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一篇先秦文章,那正是中国古人所期盼的理想社会,是远远比什么西方的乌托邦更加高级的存在,是中国人骨子里面的浪漫,这样的浪漫在大约18多年后的中国已经实现,但是,在这个混乱的时代,百姓,统治者,甚至地方豪族,都还民智未开,反而更像是一个稍微有礼仪教化的原始社会而已。如果,自己来到这里也能实现那种浪漫的话,何其不是来到此地的一种责任,就如同自己醒来时那个道人给自己说的话!

刘镇想着出神,赵云被引起了兴趣,什么才叫“是谓大同”呢?

刘镇回答道;大圣人孔子说,正确的大道实行政策的时候,应该是“天下为公”,人民推举德望高,有能力,有贤明的人来担任管理者,每个人都讲礼仪,讲诚信,睦邻友好。每个人不止爱自己的孩子,是爱每一个孩子,让老者有其归宿的地方,让壮年的人有他发挥作用的地方,幼小的孩子有抚养的地方,老了却没有伴侣的男女,失去孩子的老人,残疾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物品宁愿丢在地上,也不必捡起来藏起来自己用,最害怕不能为集体做出贡献,而不必私藏为自己,所以这样的人们邪谋的事情不会发生,盗贼不会兴起,家里的大门晚上都不需要关门,这就是大同社会!

赵云满脸憧憬地看着刘镇说道:这就是“大同”么,我从小飘零,看惯了百姓卖儿卖女,看惯了仗势欺人的豪族,看惯了江湖上的不平事,从没有想过,原来,还有你说的那样“理想世界”。

刘镇拉着赵云的手说道;大丈夫带三尺剑,立不世功,有一天,我们一定能创造出那样一个“大同”!

刘武也起身道;大丈夫正当如此,安能空老林泉之下,不能创立功业,与朽木腐草何异?

赵云大喜,眼中射出亮光,心中更加崇敬刘镇,漂泊江湖多年的赵云,从未有过像今天一样强大的信念支撑自己去做一件事情,但是,今天以后,他想创造一个刘镇说的那样的“理想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