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回 圣战(1 / 2)

无奈三国 问天 5425 字 11个月前

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如同千百年来的每一场战争一样响彻了天地。不管是进攻的还是防守的都在大声地喝骂着拼杀着。仿佛不如此无以泄出心中的压抑和斗志。

在这巨大的喊杀当中以及催得人热血澎湃的军鼓当中刘明的攻城部队有条不紊的对长安起了进攻。那填河车又一趟趟的开始了运送土石填埋壕沟。

只不过这一回的难度那却又要比填埋潼关护城河的难度大多了。那李儒不愧是当代有数的智者他竟然也如同曹操一般的仿造幽州石车制造了抛石车。

虽然李儒的这个抛石车的威力远远及不上幽州石车的精准更及不上幽州石车的抛射距离长。甚至其威力连曹操仿造的那个霹雳车的威力都不如。跟本就不能精准的砸着运送土石的填河车更不能威胁到远处的刘明大军本阵。就连零星砸中填河车的一两块石头那也不能对钢筋铁骨的填河车造成多大的伤害。

然而李儒造东西的特点那就是简单以及数量多。李儒可是从来不考虑什么东西质量的。只要能用就成坏了再造也就是了。而操作士兵有可能因此产生的什么砸伤那更是不在李儒的考虑之中。当兵的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用来在这个时候卖命的嘛。考虑他们那么多的安全干什么?

有着这种思想的李儒他制造的东西那从来都是疯狂地。而正因为其简单那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这什么东西也架不住数量多啊。漫天飞舞的石雨。哪怕就是没有什么目标和准确性可那也会对没有填河车掩护的士兵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而长安抛射出来的巨多乱石那最终也是要落到地面上的这就造成了一定的路障严重阻碍了填河车地前进道路。逼得幽州军兵不得不冒着石雨走出填河车的掩护清理路障。这攻城的进度也不由得就慢了下来。

可是。不管攻城的进度如何的慢。这长安的护城河还是在一点点地被填平。攻城的第一步填平护城河这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而李儒和董卓所最担心地长安攻防战这也不过是刘明整个董卓讨伐方案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如今刘明的整个方案已经彻底地运行起来幽州后防的军马。以及刘明所带来的远征军马一**的不间断的派了出去都已经各就各位了。

此时此刻。刘明和董卓的最后决战正式拉开了序幕就等着观看他们谁能演的更出色一些。谁能摘取最后的桂冠了。

而在刘明和董卓大战即将开演的时候孙策也攻破了刘备的涂中向刘备的江都杀来。

巧得很孙策攻破涂中的手段与刘明攻破潼关的方法类似。原本刘备派樊能、张英领兵十万驻守涂中以其地势地险要哪派孙策就是把袁术的兵马全都诳来了。那也不是几个月就能攻克的。

但是那樊能得性子有些鲁莽先前在徐庶的指挥下。曾经打败过袁术的军马一回那一次那也是以少胜多。这就令地樊能有些自大起来觉得袁术的兵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全都是一打就散的乌合之众。

故此。孙策领着大军来到涂中的时候孙策刚一骂阵那樊能就不顾张英的劝阻带了五万的兵马出来应战了。

结果可想而知樊能得武艺如何能跟孙策比肩一个照面就被孙策一枪刺死而随后冲上来的樊能部将于糜那也接着被孙策刺死。随着孙策的长枪一摆此时还不知道袁术马上就要完了的纪灵连同孙策的部下韩党等人各领人马就掩杀了上来。当时就把樊能带出来的这些兵丁杀得大败。四处溃散。

樊能、张英这些人的兵马那可跟刘备仿着幽州军制一手训练的亲兵比不了那些兵马跟着刘备打了多少的败阵最后都能挺下来帮着刘备转危为安可樊能、张英的兵马不过就是刘鹞当初组建的一帮乌合之众罢了。而且由于连续不断的战争刘备也还没来得及重新训练这些兵马。此时领兵的主将一死底下的那些基层官兵又不合格也不卖命这哪能低得住孙策、纪灵、韩当他们这些猛将所带领的二十万大军呢?

幸亏守城的张英见事比较机灵当即把城门给关上了。这才保住了涂中没有立即就被孙策给夺了去。

虽然孙策没有刘明那样的攻城器械拿这个涂中无可奈何只能一边围困一边打造云梯、撞木等简易的器械攻击涂中。可张英这个家伙那也跟杨谭比不了啊。

就剩五万多人的张英光是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大军他那心理的压力就差点把张英给弄崩溃了。结果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张英连忙给刘备去信催请援兵。

远离前线的刘备哪里知道前线的军情只知道如张英所说樊能已经丧命守军已经损失了一半再不派人增援涂中必定失守。刘备当然心急如焚了。

而且刘备再次前往荆州书院请人也是一个没有结果。那孙权可是早了刘备一步先走访了水镜先生。孙权的口才和魅力那可丝毫不逊色于刘备尤其是孙权的出身比较好也是八大家族之一的孙武后人虽然孙坚、孙策没有继承古老家族的气质显得过于刚猛一些了可这古老家族的气质那却绝对在孙权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这种古老家族的身世那可比刘备没落皇族的出身更能吸引水镜先生这样的高人。而且。孙权更是巧用地缘优势引起了以江南人为傲得水镜先生的认同那刘备再怎么说那也是中山靖王之后是北方人而不是南方人。再加上水镜先生已经帮过刘备一次了可刘备还是没能留住徐庶又让徐庶跑到北边去了。这也着实的让水镜先生对刘备有些失望。再有门生一旁为孙权说好话并表明自己已经决定要辅佐孙权了。这就更引起了水镜先生对孙权的好感和信任。水镜先生很欣慰自己的门生终于在南方有了一个谋生的去处不用再往北边跑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