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回 喜(2 / 2)

无奈三国 问天 5508 字 11个月前

那也不过是众多的财物而不是人力故此对国家的稳定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如此元直可明白?”

“嗡--”又是一次观念的冲击。徐庶脑袋又是一片混乱。如此按着刘明的说法确实是不会有什么土地争夺的问题了。毕竟普通的世家望族所希望获得地也不过是财富而已。

聚集更多地附庸意欲谋反。那绝对是在少数就算因此被消灭了那也不足为过更不会引起什么不良的反应。但是这种方法。岂不是又会引起更多的麻烦?

徐庶鬓角流汗的说道:“主公。以农立国。乃是千秋之本见。商人性薄见利而忘义。而世人又多贪利。见小利而争相趋附。这必将动摇农之根本。国无粮则必乱。那时节其产生地危害。恐要更甚于世家望族之害。”

“嘿嘿。元直此虑虽有所见。终是不全。所谓:同行向争。商人倾扎。更是激烈。这就如同天道循环日月圆缺一样。这都是定理。行商的人多了其获得利益必然减少务农的人少了其获得利益必然提高。世人趋利也不过是在两者间奔走维持平衡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引导这种平衡。维持这种规律。国家的储备存粮以及储备货金皆是如此用。而土地国有禁止了土地买卖。也可为那些趋利从商的人留下最后的生存资本使其不会流离失所一无所有进而艇而走险。”

“何况工商之道打工跑腿者众坐享其利者少这些最底层的工商业者比之务农也强不上几分这种平衡的作用也就更加得明显。而至于元直所说商人性薄见利而忘义更不过是一种偏见。岂不闻仗义每多屠狗辈。须知:这商人经商若无诚信那也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地。更为同业者所挤弃。而若是国之不强在外行商之人所受待遇更是惨不可言。如此商人又怎么会不顾全国家的利益?越是大商人他与咱们国家的利益关系越是紧密一致。不会被人收买。而那些会被人收买的小商人对咱们也是影响不大的。而且那些小人即使他不是商人也一样会被收买地。”刘明兴致昂昂地向徐庶解说道。

这又是让徐庶大吃一惊的新理论。徐庶随后又向刘明提问刘明也随即又对徐庶解答。

渐渐的遂演变成徐庶在向刘明不断地请教了。这两人一个求知欲大欲求不满。一个是自从和杨军方正郭嘉他们完善讨论妥协之后就在没和别人说过此时也是不吐不快。当然了这也有点贼不打三年自招的意思。刘明憋了这些话可不知三年了。

这俩人是越谈越投机越谈越兴奋。直到典韦在外面说道:“主公。天色已经不早了。主公是不是摆下饭菜与徐先生边吃边谈?”

屋内二人这才惊觉已经谈了那么长地时间了。刘明当即命人摆下酒宴请徐庶吃饭。

徐庶这回是彻底的服气了。主公果然乃是天人也。

刚才那一阵徐庶越问问题越多。而主公刘明却又一幅妙算在握均有对策的样子。实在是让徐庶感到万分的敬服。同时也觉得自己知识的大大贫乏。虽然徐庶现在还有很多的疑问。可是就刚才得到的这些东西就够徐庶先好好的消化一阵子的了。徐庶决定还是好好的消化一下然后再向主公请益。

这样才能让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这一顿的酒席徐庶和刘明喝得也是非常得痛快。不过徐庶告辞之前刘明还是提醒徐庶道:“元直适才之言尔心中清楚就好暂时不要大肆宣传已为他人恐慌。”

徐庶心里明白:就刚才的那些话就自己理解起来那都还是十分吃劲费力的。这要是别人听了。除了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不会有什么更多的益处。何况那些注定要消灭的世家更是不能让他们听见这些风声以至于引起他们拼死相抗的决心。天机不可泄露。正是此理也。

徐庶当即点头应允。

可怜刘明是不想让思想前进的步伐迈得太大以至于有什么过分偏激的做法。就像当初他身受其害的十年文化运动一样。刘明自知不是圣人也不是什么伟人不可能掌握好那么多分寸的。只想让这个时代的智者们自己有一点点地提高。可谁成想土壤的不同结成的果实自然酸甜各异。虽然刘明以为已经说明白了。可他又让徐庶给误会了。就如同杨军郭嘉他们在与刘明沟通了的一样。

而更可怜的是诸葛亮的一番热血其实与刘明矛盾的地方也不是很多更多的是时代见解不同的误会可如今这来个人谁也不知道谁。更不知道其中的因由所在。以至于引起诸多的异变。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随着刘明的那些命令很快的江南的情报被传递了回来。曹操果然已经入主了荆州。不过曹操如今却只占据了荆州之北。那刘表的大公子刘琦一口咬定刘表死得蹊跷乃是蔡瑁、蒯越等人所害更不承认曹操对荆州的占有。而且还在曹操大举出兵的情况下决然反抗更火烧了江夏毅然的依附了孙权要为父报仇。

而那孙权在接受了刘琦之后打着刘琦的名号派周瑜领兵攻打荆南四郡。那荆南四郡的守兵一个是不太精锐兵马的数量也比较少另一个也是看在刘琦乃是刘表长子的面上刘表之死也是蹊跷的份上。竟然没怎么反抗就全都归顺了孙权。

从而现在曹操和孙权隔江而治。各自操练水军马上就要决一雌雄了。(全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