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登基称帝!(1 / 2)

武英殿里,朱元璋望着韩成问出了他心中的困惑。

之前揍朱祁镇的时候是真爽,将朱祁镇的皇位给废了,赶到凤阳那边去,废为庶人,去守祖坟。

也是真的让人大快人心。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如何安排正统时空的事儿,让谁来接替朱祁镇做皇帝。

朱元璋倒是有些犯了难。

有些拿捏不准。

目前,正统时空这边,当皇帝的人选有两个。

一个是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钰。

另外一个就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

这两个,都是在大明的历史上做过皇帝的人。

而且做的都还行。

尤其是朱见深,朱元璋是真喜欢。

听了韩成对朱见深的讲述,他就觉得这个子孙是真行。

在历史上干出来的那诸多事,听起来就解气!

从他爹朱祁镇手里面,接过去了那样的一个烂摊子。

结果,却硬生生的把内忧外患的大明,给稳定了下来。

并且还把大明外面的那些敌人,给挨个揍了个遍。

报了土木堡之仇。

让大明再一次站了起来。

说实话,朱元璋是真的想要朱见深来继承皇位。

这样的一个争气的子孙,若是不继承皇位的话,那当真是让人过于难受。

觉得太遗憾了。

按照朱元璋所想,朱见深是必须要当皇帝的。

可关键是朱见深年龄,实在是太小了。

只算朱见深实际年龄的话,现在的他,才不过一岁零九个月。

让这样的一个孩子当上皇帝,那显然是不成的。

如同儿戏一样。

哪怕朱见深在历史上,当上皇帝之后做的再好,再出色。

现在也不过是不到两岁的一个娃娃。

让他当上皇帝,那这臣子们一个个还不得笑疯了。

做大臣的,有很多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小皇帝了。

如此看来,那做皇帝的人选,也就只剩下了朱祁钰了。

只是该怎么说呢,朱祁钰的年龄也还行。

历史之上,做出来的事情也可以。

但是按照朱元璋的评判标准,朱祁钰只能算是一个守成之君。

能力是有,但并不突出。

大明在他的手上能安定住。

但想要有些不一般的作为,只怕很难。

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朱元璋的心里,还是想要让朱见深做皇帝。

可朱祁钰做了皇帝后,自然而然的就不想再把这皇位让给别人。

只想传给自己的儿子。

到了那时,又将会是一个大麻烦。

必然会闹出不小的风波来。

思索来思索去,朱元璋也都没想出一个特别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事情。

所以一番思索之后,只能是望着韩成,问出了这个问题。

想要听一听韩成在这件事上,是什么看法。

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能把这事情给兼顾了。

听了朱元璋的话,韩成一时之间也陷入到思索里。

这个事儿,还真不好解决。

而且也太过于重大,韩成也需要慎重思索才行。

“韩成,你说,要不我先让朱祁钰做皇帝,然后把朱见深过继到朱祁钰那边去。

让朱见深成为朱祁钰的儿子。

咱再给他定下规定。

让他到了后面,只能把皇位传给朱见深,你觉得如何?”

不等韩成想出什么对策来,朱元璋脑海当中灵光一闪,倒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便直接望着韩成问了起来。

韩成思索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

“岳父大人,你这个想法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细细思索的话,还是有着不小的问题。

皇位这个东西,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人一旦坐上去,就不想再下来。

这是人的本性。

在有亲生儿子的前提之下,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本能的选择,把最好的给亲生儿子。

对于皇帝而言,最好的是什么?

肯定是皇位。

朱祁钰当了皇帝,自然会想着把皇位留给他的亲生儿子。

就算是把朱见深给他过继过去。

可终究是过继过来的,不是他的亲儿子。

这中间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朱祁钰只怕不会甘心。

今后十有八九会在这上面搞事情。”

听了韩成的话,朱元璋想了想,也觉得这事儿有些不太妥当。

毕竟听韩成所讲的,那朱祁钰在历史之上,可就把朱见深这个太子给废了。

然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现在自己就算是把一些事情提前说好,到了今后,还真的可能会如同韩成所说那般,朱祁钰依旧会想着,把皇位给他的亲生儿子。

“那伱说……要是让朱祁钰没有亲生儿子怎么样?”

朱元璋忽然抬头,望着韩成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韩成愣了一下,望着朱元璋道:“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可是,你真的会这样做?”

听了韩成的反问,朱元璋颓然的摇了摇头。

“咱肯定不会这样做。

朱祁镇那个王八犊子,把咱给气成那样,咱都想要将其给生撕了。

可最终,不还是忍住了吗?

又怎么可能对朱祁钰的儿子用这种手段。

这也是咱的儿孙。”

“那要是让朱祁钰先当皇帝,给他立下规矩,等到朱见深十八岁时,必须退位。

且一开始告诉他,他这个皇帝就是暂时的怎么样?”

太子朱标的声音响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和韩成二人闻言,思索了一会儿后,齐齐的摇头。

这个办法还没有朱元璋刚才所说的,把朱见深过继给朱祁钰更为的靠谱。

今后,事情只怕会更麻烦。

朱祁钰心中必然不甘。

做上了皇位的人,谁想就那样退下去?

武英殿里又一次陷入了沉默里。

朱元璋,韩成,朱标,朱棡朱棣几人,都在思索这件事。

过了一阵,韩成开口道:“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不让朱祁钰做上皇帝。

这样的话,今后朱见深做皇帝,一切都会顺理成章。

朱祁钰也不会有太多的不甘心。”

听了韩成的话,朱元璋望着韩成道:“这事儿不行吧,不当皇帝他又怎么行使权利?

总不能让大明十几年没有皇帝吧?

那很多事,肯定是要乱的。”

在朱元璋看来,这件事后果可太严重了。

比让朱祁钰做皇帝还要严重上十倍八倍不止!

朱标,朱棣,朱棡几人,甚至于就连朱樉,都觉得韩成所说的话有些过于离谱。

一个王朝一天没有皇帝,不要说那些大臣了,就连下面的众多百姓都会觉得非常的不踏实。

更不要说这么长时间没有皇帝了。

不过几人却都没有贸然开口。

因为他们也都清楚,二妹夫韩成,不会说出这么没有见识的话的。

这事,他肯定有他自己的考虑。

这等事他们都能看出来,二妹夫又岂能看不出?

韩成看着几人说道:“这事,这样做确实不妥当。

不过,那若是让朱见深在此时,就继承大统登基呢?

让朱祁钰这个当叔父的为摄政王,让他来总领朝政。

等到朱见深十六岁的时候,就让他亲政。

到了那是,作为摄政王的朱见深,就需要把各种权利交还给皇帝……”

这个主意,也并非是他凭空想出来的。

而是忽然间想起了大清的多尔衮,大玉儿,还有福临这三位。

多尔衮这个摄政王,还是很有名的。

此人的权势,当时可谓是大到没边了。

但最终,权力还是归到了福临手中。

既然如此,眼前正统时空的这个困局,是不是也可以参照这个例子,来加以解决呢?

“让年幼的朱见深直接登基,成为皇帝。

朱祁钰这个皇叔为摄政王……”

朱元璋重复了一句韩成的话,很快,眼中就爆发出光芒来。

“好!好!这个办法确实是好!

如此一来,便可将正统时空此时所面临的难题,一下子就给解决了!

皇位会结结实实的落到朱见深的身上。

让朱祁钰这个做皇叔的做摄政王,则可以在朱见深没有长大的这些年里,给大明皇家权力,找到一个比较稳固的依靠。

等到朱见深十六岁时,朱祁钰交还权力,也不会太过于难受和抵触。

毕竟从一开始,他就只是一个摄政王。

只是代管皇帝权力。

大明的正统,在朱见深身上。

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在这种情况之下,朱祁钰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想着把他儿子弄成太子了。

毕竟连他自己都不是皇帝。

这个解决办法是真妙!

不仅朱元璋,朱标,朱棡,朱棣几人,也都同样是觉得妙的很!

韩成的这个解决办法,好的很!

把方方面面都给考虑到了!

通过这个办法,能将不利的影响给降到最低。

这一手当真妙到巅峰!

“二妹夫,真有你的!

这种办法都能让你想出来!”

朱棡望着韩成,由衷称赞起来。

几个人当中,说起来就数晋王朱棡,和韩成接触的时间少。

以往虽然也知道这个二妹夫很不凡。

但是却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如此的不同凡响!

这个令父皇,大哥,还有他这个聪明人都感到棘手的事。

二妹夫居然能想出这样一个好的法子,来加以解决!

不佩服都不行!

韩成闻言摆摆手道:“三哥,这事你别夸我,夸我我会骄傲的。”

这话说的,几人都不由得笑了起来。

开过玩笑之后,韩成恢复正经道:“这事儿,其实说起来也并不是我所想到的。

我是从一个事情里得到的启发。”

说着,就将多尔衮,福临,大玉儿几人的事,给朱元璋几个人粗略的说了说。

听了韩成的话,几人的反应都多少是显得有些不一样了。

有种吃了大瓜的感觉。

“果然,这人能养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要养亲生的。

不是亲生的,还真不行。

带着儿子的寡妇少招惹,连多尔衮那等人物都搞不定,更别说寻常人了。”

朱元璋由感而发。

朱标几人也都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觉得自己爹总结的很到位。

几人八卦了一番之后,再一次变得正经起来。

最为重要的皇位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如何扫除朱祁镇即位以来,大明越发衰弱的问题。

这个事儿,同样是一个比较棘手的。

不过这事儿,朱元璋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当下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征询韩成,朱标,朱樉等人的看法,让他们各抒己见。

到了这个时候,朱元璋这个当爹的,在治国理政这方面,对于老二老三老四这三个儿子,也没有那般吝啬了。

遇到机会,该指点就指点,该教授就教授。

不再只传授朱标一个。

毕竟这几个儿子,在今后都是要出海,到外面分封。

这个时候,多学一点儿治国理政这方面的知识,多长些脑子,是有好处的。

尤其是老二,这家伙更是需要多学习一些。

说起来,这几个儿子里面,朱元璋最为放心不下的,就是老二秦王朱樉。

老三这家伙,猴精猴精的。

别看成天整天,和老四两个人比来比去,各种明里暗里进行较量。

但这家伙能力是真可以。

若是能力不可以,也不可能天天和老四较劲儿。

两个人还弄得有来有回的。

今后他分封到海外去打天下,朱元璋很放心。

至于老四朱棣,更不必多说。

对于他,朱元璋更放心了。

唯独放不下心的就是老二。

这家伙打仗厉害是厉害,他让他干别的事儿,就多少有一些不太行。

这时候,需要着重多教上一些。

不过经过了一番讨论,重点教了老二秦王朱樉了一阵儿后。

朱元璋只想要对着自己的头,狠狠的来上两巴掌。

只觉得头大无比!

自己的到底是多想不开,才想着教老二这些!

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恨不得从武英殿外面的台阶上跳下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