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李爱国担任厂代表, 方便面厂大变天(2 / 2)

黄厂长感觉到刘副厂长不对劲,只是考虑到共事多年,不好意思提出来。

他点头道:“刘海山,*和**,爱国同志是厂代表,开除你们是机务段的意见,希望你们能够虚心接受。”

“老黄,你”

“刘海山,现在你马上回到办公室,整理以前的文件,做好交接准备,咱们方便面厂不日将选出新副厂长。”

见黄厂长态度坚决,刘副厂长和另外两个领导,只能踉踉跄跄的离开了车间。

他们感觉在李爱国面前,就像是一个无助的孩子。

黄厂长用略带歉意的目光看向李爱国:“李代表,让你见笑了,刘海山他们其实也没有恶意,只不过想早日上马项目罢了。”

李爱国道:“老黄啊,我针对的并不是刘海山个人,而是这种对食品安全懈怠的思想。你现在立刻成立食品安全小组,重新制定食品安全制度。”

手握机务段的尚方宝剑,李爱国第一次参观方便面厂就斩杀了一位副厂长。

这也引来了一些厂领导的恐慌。

今天李爱国一句话就免掉了一个副厂长。

那么明天是不是也可以免掉他们呢?

他们在中午的时候,趁着午休时间,找到了黄厂长。

“老黄,新来的厂代表来者不善啊,他恐怕是来夺权的,您一定要警惕啊。”

“心中没鬼,还怕走夜路?你们怕什么!”

黄厂长明白了李爱国的苦心。

他对饼干厂的状况十分了解。

因为是小集体企业,厂内的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大部分还都是有靠山的。

别看黄厂长是厂长,在工厂内却很憋屈,有部分厂领导压根不听他的。

黄厂长也曾经想调整人员,肃清厂内风气,却屡屡受挫。

方便面厂要想做大做强,需要进行一次大整顿。

“咱们厂以前的状况你们也知道,要是方便面厂能够发展壮大,工人们能拿到工资,李爱国想当我这个厂长的位置,他尽管拿去。只恐怕人家李爱国不感兴趣。”

黄厂长苦笑道:“你们要是了解李代表这个人,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可笑了。”

失去了黄厂长的支持,那些领导也清楚自己无力对抗李爱国,虽然不满意,却只能配合。

在那些领导准备离开的时候,黄厂长喊住了负责工厂财务工作的后勤科科长,特意叮嘱道:

“周科长,刘海山是常务副厂长,以前负责购买原材料和为工人们发放工资。他在离职前,你必须要把账目搞清楚。

对了,我记得咱们厂曾经改造过车间,车间内却没什么变化.这个事儿你悄悄查查,别惊动别人。”

“厂长,我已经请专门负责财务的王财务审核了。王财务是老财务,保证不会出问题。”

周科长会意的点点头。

刘副厂长根底深厚,一旦动了他可能引来大麻烦。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证据,让他把吃到肚子里全部吐出来,给彼此间都留点面子。

黄厂长看着周科长离开办公室,长长的叹了口气。

“看来这个李代表是个实干派,有机会的话,应该跟他好好聊聊。”

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

李爱国和黄厂长以保证食品安全为理由,对方便面厂进行了整顿。

三位人浮于事的领导,被调离了工作岗位,另外食品安全小组已经成立。

李爱国按照前世的经验,搞出了5s制度。

“5s”现场管理模式本是针对食品生产小微企业和小作坊现场,包括生产现场和人员等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方面,用在方便面厂实在是在合适不过了。

黄厂长也是老厂长了,瞬间意识到“5s”制度的好处。

当时就如获至宝,命令食品安全小组,全力配合李爱国,在全厂推行下去。

这年月的工人,都把工厂当成了自己家,即使临时工也不例外。

虽然“5s”制度实行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工人们纷纷尽力配合。

一帮子不认识字的临时工们,跟着安全小组组员一个字一个字,运用扫盲三步法,将那些规章制度牢记在心中。

经过一周的忙碌,方便面厂焕然一新。

车间的物品摆放规整了起来,地面也干净不少,大妈们多年没剪的指甲也被清理掉了。

李爱国看到工人们都赤手揉面团,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面团上沾染的细菌倒是无所谓,在随后的高温油炸环节,细菌会全数嗝屁。

但是包装车间的工人也是赤手空拳,毫无禁忌地,将一个个雪白面饼装进油纸包装袋中。

对了,包装袋也是李爱国设计的,名称为“铁道红星方便面”。

下面有一行广告语

旁边还有一个印有红色胖娃娃的徽标,胖娃娃咧着嘴笑,竖起了大拇指。

胖娃娃是陈雪茹画的,方便面厂为此支付了陈雪茹半斤大白兔奶糖,作为报酬。

李爱国指指那些工人,看向黄厂长问道:“老黄,咱们厂里面有手套吗?”

“手套?倒是有,不过都是棉线手套,工人戴上之后,上面不全粘上油污了吗?”黄厂长道。

也是啊,要想避免工人直接接触面饼,只能佩戴橡胶手套。

只是这年月橡胶极其昂贵,一般用来配备给医院,或者是做成套套,很少配发给机务段。

但是咱有方便面啊。

现在方便面的名声已经领传出去了,并且因为尚未大规模生产,显得格外稀缺。

李爱国喊上两个工人装了十多箱方便面,开着吉普车,一路奔驰,来到了津城老工业基地-三条石大中华橡胶厂。

进到销售科内,李爱国跟销售科主任寒暄了两句,将介绍信和装有购物款的信封拍在桌子上。

“同志,我们要购买两千双橡胶手套,这个好使吗?”

看到前门机务段开具的介绍信,橡胶厂销售科的刘主任抽着烟,皱着眉头说道:“不好使!同志,橡胶是国家管制产品,一般需要部委的计划,我们才会配发。

你们前门机务段的介绍信啊,搁我们这里不好使!”

啪!

打开后备箱,工人们将十多箱子方便面摆在桌子上。

“这个好使吗?”李爱国指指方便面。

“这个也不好使!”

刘主任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动,却摆了摆手,“不过我们厂里面有一批劣质的橡胶手套,正准备处理,如果你们愿意要的话,这两样加起来就好使了。”

劣质橡胶手套?

等李爱国见到那批手套的时候,顿时喜得嘴巴合不拢了。

这批手套竟然是外科手术手套,就因为上面印刷了红字,所以被定为劣质手套。

李爱国看看那个抱着方便面的刘主任,感觉到这帮家伙可能是故意在生产的时候,动了手脚。

这种事情,在这年月已经司空见惯了。

机务段背靠铁路,要吃铁路,人家橡胶厂的工人自然要吃橡胶。

水至清则无鱼。

李爱国也没在意。

扛着橡胶手套回到方便面厂,将那些手套分发给临时工们。

临时工们戴上手套,不知道李爱国是不是看花眼了,总觉得她们的动作要规范不少。

似乎觉得自己要是不按标准生产,就对不起手上的橡胶手套。

有了方便面换橡胶手套的例子,李爱国尝到了甜头,挥舞方便面在京城各大工厂大肆采购。

就连工人们头上戴的帽子也换成了那种束发帽子。

帽子由陈记裁缝铺制作。

工费是五箱方便面。

当然了陈方轩吃不了那么多,但是他可以跟别人交换啊。

比如去黑市上买猪肉,一包方便面能换半斤猪肉。

去理发,只要给半包方便面,老师傅就能帮你连胡子都刮了。

啥?

理发老师傅不吃方便面?

他孙子吃不吃?孙女吃不吃?

别犟,没有一个小孩子能逃过方便面的引诱。

李爱国战术后仰。

看着车间里成堆的方便面,李爱国有种恍惚的感觉,掌握了方便面,就掌握了整个世界。

当然了,他也清楚这不可能。

方便面是新事物,物以稀为贵,随着大规模生产开始,方便面总要回到它应该的位置。

只不过到时候,方便面厂已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成长为了身材魁梧的壮汉。

李爱国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在方便面厂忙碌了一整天,李爱国骑着自行车,迎着淡淡的夕阳回到了四合院。

刚走进巷子里,就看到聋老太太将一把票券,交代一个中年大妈的手中。

两人鬼鬼祟祟的样子,看上去就没有干好事。

“一斤两毛钱,六十二斤十二块四,还有煤油票,这玩意现在可稀罕呢,你得给我两块钱。”

“哎吆吆,老太太啊,干脆我把挣的钱全给您得了。煤油票最多给您五毛钱。”

聋老太太还想跟中年大妈掰扯一阵子。

看到李爱国骑着自行车过来,她跺了跺脚说道:“好好好,这次算是便宜你了,赶紧把钱给我吧。”

中年大妈也听到自行车轱辘碾压地面的声音了,慌忙将钱递给了聋老太太,然后穿过胡同离开了。

拿到钱,聋老太太连忙背过身去,扶着墙,做出一副要休息的样子。

“哎哎哎,老婆子我不中用了,走不动道了,也没有人帮我老婆子。”

那副可怜的样子,任谁看了,都得心疼半天。

只不过,李爱国通晓剧情,已经知道聋老太太这是在倒卖票券。

聋老太太是五保户。

街道上有帮扶政策,每个月比一般人多领取二十斤粮票,还有其他的票券也会多几张。

这本是一项福利政策,是为了让这些孤寡老人,能够过上好日子。

聋老太太非但不感激,反而把那些多余的票券换成了钱。

人品之差,由此可见一斑。

李爱国现在记挂着方便面的事儿,也懒得理会她,骑着自行车扬长而过。

啐。

聋老太太看着李爱国的背影,啐了口唾沫,“该死的李爱国,要不是你把我孙子抓进去了,老婆子我用得着步行嘛!”

以往,聋老太太卖票券,都是由傻柱背着她。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