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李爱国的家人们,好野的红楼梦,广交会上的小偷(2 / 2)

短短几分钟功夫,方便面就卖出去了十几万包,一时间铁道部的展台前围满了人。

杨继宗将本子装进兜里,挠挠头:“李司机怎么能有那么多歪招数呢?”

“歪招数?这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吗?”

白管家冲他点点头:“能够利用别人占便宜的心理,巧妙设计话术,同时用家人这种称呼拉近跟顾客之间的距离,获得顾客的信任。

这个李司机要是在咱们港城的话,估计也只有在西环石塘咀开塑胶厂的那个潮州仔,能够跟他相比了。”

杨继宗知道潮州仔。

那人姓李,以前在塑胶厂担任售货员。

当年便被老板提拔为厂总经理,当时已属富贵,个人薪酬已足够供养母亲以及弟弟妹妹的学费。

不几年的功夫,潮州仔就自己开办了塑胶厂。

现在已经是港城塑胶行业的大佬了,其生产的生产塑胶花风靡北美。

潮州仔跟杨老爷子的关系不错。

据说最近正准备以办工厂的名义,在北角英皇道拿地皮,地皮的大小远超过工厂所需。

杨老爷子总觉得潮州仔拿地皮的举动不一般,跟几位叔伯研究了许久,却还是有些看不明白。

毕竟现在港城的房价比较低,一般的房子一套只要1500,只有繁华地点的房价高一些,盖房子产生的利润远比不过生产塑料花。

既然白管家把李爱国跟潮州仔相比较。

有机会的话,征询一下李爱国对在港城盖房子的看法。

杨继宗打定了主意。

带有红色包装的方便面,在李爱国的宣传下,具备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让一些不方便购买奢侈食品的客商们没有了顾虑。

铁道部这次准备的方便面在一天之内销售一空。

代表团副团长张主任建议,应该紧急从方便面厂调取方便面,争取在贸易会卖出更多的方便面。

这个建议却被刘国璋拒绝了。

“老张,方便面的产能有限,除了在火车上销售外,咱们还要供应给港城。

并且,港城的海克斯公司,已经跟多家贸易商签订了供销合同。

咱们不能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让人家没办法及时交货。”

闻言,李爱国赞同的点点头。

只是刘国璋还有一点没有勘破,方便面之所以能卖高价,是因为物以稀为贵。

要是真把厂子里的方便面全都运来,估计这帮客商肯定要讨价还价。

张主任清楚刘国璋的根底,虽然有些不满意,也只能作罢。

现在因为卖掉了二十万包,挣到了4万英镑外汇,铁道代表团已经算是提前完成了任务。

接下了的几天时间里,李爱国的日子又空闲了下来。

他的日常工作便是跟客商推销自己的自卸系统,还有杨师傅的路签自动授受器。

这些玩意属于重工业品,需要专业配套设备,一般客人压根不感兴趣。

两人便蹲在岗位前,探讨起了开火车的技术问题。

有志同道合者聊天,能吃到喷香大鸡腿,李爱国的小日子过得美哉美哉。

另外,那个扬·日什卡是个实在人。

感觉到占了李爱国的便宜,专门送给了李爱国几本书作为礼物。

让李爱国没想到的是,这位老捷可竟然对红楼梦特别感兴趣。

仔细一问,才知道,在百年前,《红楼梦》已经流传到欧洲国家。

在捷可国内,甚至还有一个月由汉学家组成的红学会,不定期在期刊上发表对《红楼梦》的研究。

“我那亲爱的侄子奥·克拉尔,目前正在你们京城大学文学系进修,学习的是古典。

昨天我见到了他,他将一辈子的目标放在了研究《红楼梦》上,准备毕业后,专门翻译《红楼梦》。”

扬·日什卡拉着李爱国的胳膊,突然小声问道:“我一直有个问题,刘姥姥初试云雨情里,除了宝少爷,还有几个家丁,那几个家丁叫什么名字?”

刘姥姥初试云雨情?嘶捷可版本的红楼梦都这么野吗?

饶是李爱国见多识广,也被干沉默了。

面对扬·日什卡勤学好问的眼神,他沉默了许久之后,幽幽的说道:“亲爱的同志,你看的红楼梦里面,是不是还有个春字?”

“唉吆喂,你咋知道呢,根据我那些老朋友讲,我们的红楼梦版本是从西欧传过来的,跟正式的翻译本不一样,所以要加一个独有的标志。”

扬·日什卡讶然,“而春是你们的季节,象征着生机勃勃。”

确实够生机勃勃的,只不过不是植物

李爱国:“.”

也许在扬·日什卡看来,带有春字的红楼梦,才是真正的红楼梦吧。

广交会有条不紊的进行。

短短几天时间里,就达成了高达三十万英镑的贸易额,这让筹备委员会都松了口气。

杨继宗身上的压力也少不小。

毕竟东南亚这边的客商大部分是杨家联系的,要是交易额不够的话,那多丢面子啊。

只是想到其中几个客商,杨继宗就脑瓜子有些疼。

这几天,根据工作人员汇报,大马的一个客商手脚有些不干净,经常在贸易会上搞小偷小摸。

杨继宗查过那客商的信息。

他本身出身于大马大家族,家族很有钱,跟上层的关系也很好。

却有个小偷小摸的臭毛病,甚至还上了当地的报纸。

对于这种人还真不好处理。

要是一个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引来麻烦。

好在那客商偷的东西,都是一些便宜货,比如纸伞.损失不大,只要安抚住失主就可以了。

随后,杨继宗安排了两个人专门跟着那客商,防止他再偷东西。

“希望一切顺利吧。”

话音未落,一个灰色中山装就走了进来。

“小杨同志,大事儿不妙了,二号展台丢东西了。”

“二号展台.是玉器展台!”杨继宗心中一跳,连忙问道:“走,带我去看看。”

这年月大风还没刮起来,国内一些符合规格的玉器也能参与国际贸易,只不过价格并不便宜。

二号展台的展览的是豫省石牌玉器厂的产品。

这次丢了一件羊脂玉做成的玉佩。

负责展览的几个职工都急得在展位前,跟热锅上的蚂蚁差不多。

“小赵啊,那块玉佩可是咱们厂最好的玉器了,恁咋能这么马虎,给弄丢了呢?”

“张主任,真对不起,俺正在跟客商讲解玉器的历史文化,谁知道一眨眼便不见了。俺也不知道啊。”

“恁不知道?那块玉佩价值二十英镑,是张师傅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雕刻出来的,你对得起张师傅吗?”

“我”

那位身穿工装的小姑娘刘红梅是当时负责的人。

被玉器厂代表队队长训斥了一顿。

她连头都不敢抬,眼眶也红了,只能咬着嘴唇,尽力压抑自己的情绪。

她扭头看向那些围观的客商,想要开口询问,又怕惹了麻烦。

就在这时候,杨继宗带人走了过来。

“怎么回事儿?”

玉器厂代表见管事儿的来了,连忙上前,急促的说道:“小杨同志,俺们是玉器厂,就在刚才展位上丢了一块玉佩。”

听完丢失的过程,看到展台前正双手抱怀看热闹的大马客商尼查先生,杨继宗意识到问题麻烦了。

看到刘红梅神情异常。

杨继宗将她请到旁边仔细询问一遍,脸上顿时浮现出为难之色。

这事儿难办了!

这时候,李爱国准备去食堂吃鸡腿,路过展位,见为了很多人,也好奇的凑过来了。

“咋地了,老弟?”

杨继宗看到李爱国走过来,眼神顿时亮了。

他将李爱国拉到偏僻的地方,把丢玉器的事儿讲了一遍。

“你怀疑是尼查偷了玉器?”

“不是怀疑,就是他。其实刚才玉器厂的人也看到了尼查趁着刘红梅不防备,将玉佩藏在了口袋里,只不过她没有想到尼查能干出这事儿。

另外尼查毕竟是客商,当时要是叫喊出来的话,她怕会给玉器厂引来麻烦,所以才没吭声。

现在尼查已经得手了,她更加不敢指认了。”杨继宗道。

刘红梅看到有人偷拿东西不敢吭声,和杨继宗的担心,在后世看来有点可笑。

在后世,谁敢偷了东西,直接冲上去,给他个大逼兜子,把东西抢回来就行了。

但是李爱国扭过头看看那些肤色各异的客商,顿时明白了他们的顾虑。

这事儿要是闹大了,必然会对广交会引起不良的影响。

“爱国,要不算了吧,那块玉佩价值20英镑,我们筹委会把钱补给玉器厂,不让人家小姑娘受委屈。”杨继宗道。

刘红梅摇头:“不用了,是俺疏忽导致玉佩丢了,俺.俺自己赔!”

“你赔?”李爱国诧异道,“你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能赔得起?”

“一月不行,一年总行了吧,俺只要努力工作,总能赔得起。”刘红梅挺起胸膛说道:“不能因为俺的失误,影响到广交会的正常进行,也不能让俺们厂里遭受损失。”

她的话听起来有些可笑,却得到了李爱国的尊重。

什么叫做半边天,这就是了!

这女同志遇到了困难,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又不是你偷的,为啥要你赔。我现在就去把玉佩给你要回来!”李爱国道。

看到李爱国要朝着尼查走去,杨继宗吓了一跳,连忙拉住他:“爱国,那人可是重要客商,并且地位不同,你要是指认他是小偷的话,事儿肯定会闹大,到时候就没法收场了。”

白管家也说:“李司机,尼查先生虽不是代表团的成员,但是他的家族在那边很有实力,并且此人脾气不好,你如果贸然指责他,他绝对会趁机闹事儿。”

“闹事儿?我不会给他闹事儿的机会。我一个火车司机,岂能收拾不了他?!”

抛下一句话,李爱国大步朝着那群大马人走去。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