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逛街,南方的香蕉(2 / 2)

香蕉产量大,价格也便宜,只有二分钱一斤。

关键大家伙的日子都不好过。

另外,隔壁十几个公社也推广了早香蕉,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谁会舍得花钱买香蕉呢。

在以前,他们还可以用小舢板把香蕉送到港城。

这两年查得越来越严了,没有人敢这样干了。

发愁啊!

如果不是陈大宝的头发茂密,这会已经全都抓掉了。

“买海产干货不要着急,咱们要一家一家转,谁家便宜买谁家的。”

陈队长看完了干货后,并没有直接让周克买下,而是拉着他们继续逛街。

几人一边闲逛一边问着价格。

李爱国也曾经买过海产,感觉比干货商店里的价格要便宜一大截,质量也好上不少。

另外,李爱国也在关注香蕉摊位。

市场上卖香蕉的架子车很多,加起来足足有三十多辆,只不过生意并不好,有些卖货的社员干脆蹲在地上玩起了纸牌。

这时候,一个袖子上戴着红袖箍的中年人从市场一头匆匆的走了过来。

他的左腿有点毛病,一瘸一拐的,速度却不慢。

市场上的商贩见了他都笑脸相迎的打着招呼,他一边打着招呼,一边用锐利的眼神在摊位上扫视。

要是发现有人敢以假乱真坑骗顾客,他会冲过去,先是痛骂一顿,然后连人带货扔出市场。

市场上的老摊贩们都很尊敬他,一口一个“刘叔”的称呼他。

要说这“刘叔”也是石桥的名人。

当初为了便于交换物资,石桥形成了类似鸽市的市场,各种投机倒把者横行。

羊城人都知道石桥有三多,一是小偷多,二是骗子多,三是货物多。

后来市场逐渐半正规化了,刘叔出现了。

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小偷和投机倒把者看到他只不过是个瘸子,并没有在意。

谁知道刘叔刚上班第一天,就揪出了二十多个小偷,将他们全部送到了派出所里,随后更是以雷霆手段制服那些投机倒把者。

石桥治安状况好转,逐渐繁华了起来,石桥人和周边来售卖海产农产的乡亲们都感念刘叔的好处。

有些人想请刘叔吃饭喝酒,换来的只有一脚飞踹。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一个瘸子咋练成了铁腿功呢!

刘叔正准备跟摊贩收取管理费,看到李爱国几人,他突然停住了脚步,大步奔了过来。

摊贩们纷纷站起身来,手里抄起各种各样的家伙。

要是这三人敢跟刘叔犟嘴的话,他们不介意让这三人尝尝石桥人的热情。

看到有人奔过来了,周克正要掏手枪,却被李爱国拦住了,因为他从刘叔的身上没有感觉到任何敌意。

刘叔奔到陈队长跟前,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陈队长:“陈队长?”

“你是.刘德利!”

陈队长先是愣住了,上下打量刘叔,浑浊的双眼中突然迸发出一道精光,拳头在他的胸口重重捶了捶:“你小子还活着啊。当初你怎么一声不吭的走了呢?

我已经跟上级打了报告,要调伱当正式的治安联防队员了。”

“队长,我瘸了一条腿,还怎么抓贼啊,就算是留在队里,也是个累赘。”

刚才还骂人掀摊子的刘德利,此时在陈队长的面前,就像是一个乖巧的孩子。

“咱们是兄弟啊,当初我招你进队,就已经告诉过你了,你啊.总是爱耍小孩子脾气。”

陈队长也清楚,现在就算是再教训刘德利,也已经晚了。

他拍拍刘德利的肩膀说道:“姓黄的那个老荣,还有他那七八个徒弟,全都被我们抓到了,现在估计在戈壁滩砸石头。”

“我也听说了,队长,真是太谢谢你帮我报了这个仇。”刘德利嘴角抽抽,眼眶有些红润。

当年他也是个老荣,还是其中的佼佼者。

后来被陈队长抓到后,经过心置腹的教育,刘德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他在刘队长的推荐下,进到了治安队里,当了一名临时联防员。

刘德利因为嫉恶如仇,被一个老荣盯上了,最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从医院里出来后,感觉到以后没办法抓贼了,刘德利选择了主动离队,回到了老家。

一番机缘巧合,当上了这个不算正规的鸽市的工商管理员,负责收摊位费和维持治安秩序。

鸽市设置工商管理员,听上去有些天方夜谭。

但是要知道,羊城这边政策宽松,既然没有办法清除鸽市,还不如把它纳入正规管理。

如此一来,既能帮助寻找活路的群众,又能增加基层单位的收入,还能方便市民。

简直是三赢!

了解了刘德利的遭遇,陈队长欣慰的点点头:“好好好,德利,你没有走邪路,就没有辜负我当年的期望。”

“队长,您教育过我,做人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我一辈子铭记在心。”

刘德利看到李爱国和周克,看看陈队长,突然问道:“这两位是外地人吧?”

李爱国今天穿了一身本地人常穿的便装,并且刚才一直没有说话。

这位工商管理员的眼可真够尖的。

“这两位是铁道部门的同志,他们今天来到这里,是要购买一些海产干货。”陈队长把李爱国和周克的身份介绍了一遍。

“这个好说,我知道哪家的干货最好。”

刘德利见陈队长在言语间跟李爱国很亲昵,立刻意识到此人应该是陈队长的朋友,便带着几人来到了一个摊位前。

说来也巧,这摊位就是刚才周克他们逛过的摊位。

刘德利走过去问:“老张啊,你的干贝多少钱一斤?”

老张头一看是刘德利,急忙笑着说:“是刘叔啊,要是你要,我白送你。”

刘德利不耐烦的说道:“你少给我来这套,这两个是我朋友,卖多少钱吧?”

老张头一看两人是刘叔的朋友,掂量了片刻后,才说道:“既然是刘叔您的朋友,五毛钱一斤。”

这年月海鲜价格普遍比较低,李爱国在琴岛的时候,渔民只能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吃海参。

琼崖纵队的老兵去机务段做报告时,他感慨地说:“你现在的生活多好啊,你每天都有棒子面吃,我们那时很苦,每天只能吃鲍鱼。”

鲍鱼壳比鲍鱼肉更值钱,海参、海参和海胆都被被喂给鸭子。

干贝比较特殊一点,它需要经过泡制。

特别是摊位上的干贝色泽透亮,颜色呈土黄色,状态密实,要是放在后世,像这种野生超大干贝,至少需要上千块钱一斤。

刘德利一听火了,站起身说道:“就你这干贝还要五毛钱一斤?你自己留着玩吧!”

说着,刘德利把手里的干贝甩在摊位上,站起身拉着李爱国的胳膊:“走,爱国同志,兄弟给你找一家又好又便宜的。”

老张头看到刘德利发了火,也着急了,连忙从摊位上站起身,拦在了几人面前。

“四毛五,怎么样?我这里还有鲍鱼,买一斤干贝,送半斤鲍鱼!”

好家伙,买一送一啊,这人还真有生意头脑。

刘德利的脸色这才缓和不少,转过身看着老张头说道:“老张头,你家的干贝是咱们石桥最好的,但是你这人太狡猾了,生意才不如人家小刘他们几个。”

“是是是刘叔,我以后肯定老实点。”老张头搓搓手,讪笑着点点头。

李爱国听得目瞪口呆。

啥?教育做生意的人要老实,刘德利的脑袋瓜子没有坏掉吧?

啥?这是五十年代?那没事儿了。

在刘德利的教育下,老张头变得实在了不少。

他家的货好价格也便宜,李爱国跟周克都买了不少。

此时已经到中午了。

李爱国把陈队长,刘德利和周克请到了不远处的国营饭馆里。

荔枝肉、三不沾、烧海参、清蒸鱼点了一大桌子菜。

大家伙都坐下后,周克几人倒上了酒,李爱国站起身端起酒杯说道:“这次来到羊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两位好朋友,来,走一个。”

“爱国同志,你太客气了,你远来是客,这顿本来我请的.”

陈队长有些尴尬,不过他也知道李爱国是爽朗的性子,便不再说什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坐在陈队长旁边的刘德利看着满桌子的菜,再看看那两壶好酒,心中重新评估了李爱国的身份。

能随随便便请一桌子如此丰盛的菜肴,此人不像是工资一百多块钱的火车司机。

刘德利和陈队长也都是豪爽的性子。

酒倒上之后,连喝了三杯,而且是一饮而尽,虽说七钱的丰收酒杯,三杯也就2两多。

但是这酒是本地酿造的土酒,三杯下去两人脸皮都有些发烧。

刘德利红着脸说道:“爱国兄弟,我看您也是个体面人,来到咱这穷乡僻壤,恐怕不仅仅是为了买点海产干货吧?”

正在夹菜的周克和陈大队筷子都停了下来,扭头看向李爱国。

李爱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啧啧两声说道:“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为了买干货,不过看到你们集市上的香蕉,我有了一个小小的想法。”

刘德利夹起一颗花生米,不在意的问道:“你想买几斤香蕉?”

“几十吨吧。”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