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乞丐(1 / 2)

李裹儿最后还是带走了那个小女孩儿。

虽然她家里人极不情愿,但是县令发了话,又是去给贵人做伴读这种极其体面的事情,所以说清事情之后,拒绝也就不是很用力了。

只是他们压根儿没想到,李裹儿根本没打算把人送回来。

不过李裹儿自己的老师还没找到,学还没开始上,所以这个叫华英英的小女孩儿,目前还只是“陪玩”。

“县令家可真大。”华英英性格十分大大咧咧,只是最初害怕了一下下之后,就又变成小嘴叭叭叭的了。

李显被县令陪同去挑马了。

因为担心女儿再要什么天方夜谭的东西,所以特意没有带李裹儿,只把她放在县衙里,让几个丫鬟和新上任的“伴读”陪着玩。于是两个小姑娘现在就在县令家的后花园玩。

“我家更大。”李裹儿倒是没有嘲笑华英英。

毕竟没有见过市面的人多了去了,她挨个嘲笑累不累。

何况这个还是她未来的下属。

“啊,有多大?”华英英听完,立刻追问。

“你到时候去了就知道了。”李裹儿没有兴趣给小孩子描绘宫殿,再说她也不擅长,所以一句话敷衍过去,然后转为询问华英英,“你平常上街多吗?能不能给我讲讲街上的事情。”

她刚才害怕,没有多看。这会儿反正是哄孩子玩儿,也打发打发时间。

“多。我可喜欢上街了,经常让我丫鬟或者是我爹抱我出来。”说道这个,华英英眉飞色舞起来。

她六岁,比李裹儿稍微大点,但已经能够记得一些事情,尤其是她感兴趣的事情。她乐此不疲的给李裹儿讲述街上的热闹。

看来是比寒门还寒门的人家。李裹儿在心里下了判断。

因为稍微有点家世的人家,是不会随便把孩子抱出来玩的,“规矩”也更齐整点。

根据华英英的讲述,李裹儿也逐渐勾勒出她的家庭环境,比较富裕的农户,祖辈很是擅长种田,有佃农,但是不多。这一代还是为了她父亲求学方便,所以才搬到城里居住,祖父母和姑姑们都喜欢逛街,她作为最受宠的小女孩儿,也经常被抱出来,这才养成了爽朗的个性。

华英英是个话痨,很少有人会让她说话,所以她说的很起劲儿。

“乞丐?你说街上有乞丐?”李裹儿敏锐的抓住这个关键词。

“对啊。”华英英点点头,“每次丫鬟抱我出来玩,祖母都要叮嘱她们看好了,切莫让乞丐拍花子的拐了去。”

她不太懂得这些词的意思,但家里人说的多了,她也就鹦鹉学舌的学了出来。

李裹儿若有所思。

说起来可笑,上辈子她其实没有见过乞丐。

因为她是贵人,所到之处都提前有人净街,所以那些人根本到不了她跟前。

她还是后来鬼魂时,看到大街上的饿殍满地,这才知道什么叫乞丐。

怎么如此盛世,还有乞丐?

就在她思考时,华英英忽然拉了她一把,然后指着墙角说,“看,乞丐。”

两人正在府衙的后花园玩耍。

因为府衙后门是一条小巷,人家也不多,极是清净,又有卫兵守着,所以后门并没有关,她们从这里可以看到门外的景象。

华英英指的,就是门外不远处一个坐着晒太阳的老乞丐。

李裹儿还是第一次见到活的,很是好奇,两个人不由得走近了点,在守卫们允许的最大范围内,偷偷观察着“新奇”物件。

“他还活着吗?”李裹儿蹲了好久,发现那老乞丐靠着墙,一动也不动,忍不住发问。

“活着呢。”华英英很是确定的说道,“我之前在路上遇到过他,也是坐了好久好久,都一动不动的。”

“那他是哪儿来的?”

“不知道……难道乞丐不是乞丐的娘亲生的嘛?”

“不是,乞丐……乞丐是因为当地官员不行,才会出现的吧。”

两个小家伙鸡同鸭讲,守着后门的守卫听到牵扯到自己上官,终于忍不住出声,“小娘子,你可不要信那些胡话。咱们府君很是勤勉,县城里不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是各个丰衣足食。那乞丐根本不是我们房县人!”

“哇,你也认得他?”李裹儿好奇的抬起了头。

那守卫原本被叮嘱不许乱说话,但这会儿看李裹儿挺好说话的,他开了这头也没察觉到什么不对,于是就接着说下去了,“对啊,咱们县乞丐少,这是个文疯子,还有两个武疯子,一个小疯子,都是外来的,没有户籍,这才做了乞丐。”

“文疯子?”李裹儿看着那一动不动的乞丐,觉得这名字有意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