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课外实践(2 / 2)

“为什么?”李裹儿好奇的问。

“这是用来调整水流量大小的,也可在维修水碓磨坊或需暂停时用来关闭水流。”王勃解释,“来磨米磨面的人总有多又少,要是一直同样的速度,那多浪费。”

“况且,”他意味深长的说道,“也总要给下游的人留点水。”

李裹儿恍然大悟,想起一些旧事来。

水磨虽然不起眼,投资又大,但的确是个好生意。

自己第一次知道,还是太平姑姑纵奴侵占寺院磨坊,被人告了的事情。

那时候她已经死了,做阿飘时听到过这个故事。大约就是,太平姑姑当时与李隆基争权,两人当时已经激烈到白热化,引起皇位上的皇帝猜忌。为了给李隆基上眼药,显示自己并无权利之心,只想富贵,于是太平公主决定后退一步,做点小打小闹违法的事情来自污一下,就让家奴抢了一座寺庙的磨坊。

这告官事情本身就是彼此做个样子看看,但谁知道一个叫李元纮的愣头青接了案子。他一个小小的司户参军,不顾上司窦怀贞的压力,坚定的把水磨坊判给了寺庙,还留下了“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的话。

当然,若只是仅仅如此,也不会让李裹儿印象深刻。

关键这个李元纮似乎跟水磨杠上了,开元初年他升任京兆尹后,更是将京师河渠两边的磨坊都给拆了。堪称大唐第一水磨杀手。

王勃带着李裹儿在磨坊中走了一圈,看了许多奇奇怪怪的设备之后,才带她又绕到磨坊正门水渠上的青石条上,“你还看到了什么?”

“磨坊虽然花钱,但也赚钱。”李裹儿看着络绎不绝的人群,心想如果不赚钱,就不会前有太平公主,后有高力士,连宰相李林甫也自家修水磨了。

“嗯,是。但公主是贵人,不求银钱,可以暂且不考虑赚钱这种事。”王勃敦敦善诱的说道,“所以除了赚钱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

“害民。”李裹儿想到李元纮这个见到水磨不拆不舒服的县令,回答说道,“水磨要截水筑堤,若一路上全是磨坊,那下游的百姓都没有谁浇地了,实属害民之举。”

“害民,”王勃被噎住了,片刻之后才有些尴尬的找补,“但也着实利民。”

“凡事过犹不及,但也不可一概而论,”王勃含含糊糊的扯了几句闲话,然后指着磨坊说道,“你不觉得,有了磨坊,就能让农民们就不用再花大量时间磨米磨面,极大的节省农民的时间,给他们喘息的时间,让他们有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例如,研究如何丰产。”

“除此之外,它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富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