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南北之争(1 / 2)

【金国灭亡之时,辽宋金相继对峙近三百年导致的南北裂痕已经非常明显。

一方面诞生了如完颜陈和尚这种常读文史,喜研《小学》《论语》《春秋左传》,以秀才自居的女真人。

另一方面,金国亡国时又有不少汉人官员为其殉国,并视金国为中原正统,视南宋为他国异族。

三峰山之战后,金哀宗在汴京抵抗了一年后出逃,先流亡归德,后驻防蔡州,而这个最后的据点在蒙古猛攻之下也飞速覆灭。

最终的蔡州之战时,不愿亡国的金哀宗传位之后自杀。

而即位的金末帝,从登基到与破城的蒙古人死战而亡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创下了皇帝在位最短时间的记录。

此战当中南宋出力不多,最终擒获的最有分量的官员是金国汉人官员,枢密使张天纲。

既是汉人,那在献俘太庙之后就顺理成章进入了招安程序。

在南宋看来,你金国都没了,我许一点高官厚禄,你来演个归正戏码,大家两全其美,岂不美哉?

结果身为阶下囚的张天纲丝毫不吃这一套,而且振振有词:

我生于金,仕于金,自然忠于金。

“国之兴亡,何代无之。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

这话可以说非常扎心了,引得当时审判张天纲的临安知府大怒,将其打了个半死。

这事儿最终被推到宋理宗面前,于是宋理宗询问张天纲难道真不怕死?

张天纲也倒很是淡然,称“大丈夫患死之不中节尔,何畏之有?”只求速死以全臣节。

从金国留下的记录来看,张天纲效力金国时一直反对伐宋,力主联夏宋拒蒙。

在金国灭亡前夕,有人建议驱赶饥民入宋趁乱进攻;有人建议让士卒练气功可以不吃粮食刀枪不入;还有人建议骑兵头戴狮虎面具惊吓蒙古军马以破敌等等,均被张天纲一一驳斥不许,算是个标准意义上的好官。

宋理宗因而爱其才,允诺只要写个供状就能免其罪,但还是被张天纲驳骂:杀就杀,写什么供状?

张天纲固然给金国留了最后一丝丝颜面,但从其身上也能看出来,当时南北身份认同上割裂得已经非常之严重。

后来狭义上的蒙古帝国因为诸汗国内讧分裂而灭亡,忽必烈在自己的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元朝将人分数等,汉居最末,使得南北汉人在身份认同和物质差异上的分裂更加严重。

从这点上来说,洪武帝虽然被教员称用兵仅次于唐太宗,但在弥合南北裂痕上做出的贡献要更加亮眼。

老朱后来答复刘三吾南北治民差异之论时候所说的“地有南北,民无两心,帝王一视同仁,岂有彼此之间”可谓是非常具有水平。

但当时都已经洪武二十二年末了,刘三吾当时位列翰林学士尚且认为北方只能威压,由此能看出宋辽至元亡所留下问题的棘手程度。

不过这个话题就扯远了,金人亡国,蒙古南下,南宋最后的风流之士也终于站了出来。】

〖北宋和辽时候还好一点,北宋亡国之后那真是一摊烂账,完颜构带头钦点不认可北方汉人,再兼之后来的金国是金人治金汉人治汉,其中混的不错的对金国有归属感不奇怪。

不是金国有多好,实在是南宋太烂了!

看来南宋人心里倒是挺清楚的,这个张天纲只不过说了个二帝,都没指名道姓呢,结果那边就跳脚了。

我还能不知道是哪个二帝?苏联笑话现实版了属于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