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大唐佛教从业资格考试(2 / 2)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80 字 7个月前

方重勇意有所指的说道。

严庄没听明白,他试探问道:

“这里的寺庙,每年都会交一部分钱给府衙,只是使君想做什么呢?河西这边捞钱的办法很多,但很多钱,不是那么好动的。

这一块,使君还是要谨慎啊。”

西域跟河西本身战乱不断,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大战小战乃至抢劫杀人从未断绝。真正的和平岁月,或许连一天都没有。

本地寺庙接受了唐军的保护,那自然要向府衙缴纳“保护费”,这也是个很朴素的道理。事实上,河西的粟特人,也是如此。不同的粟特人,或许是不同的两个聚落,本身并不一定团结,彼此之间互相攻伐也不稀奇。

唐军在这里维持着秩序,并一定程度吸纳他们中的骨干从军,角色有点类似黑涩会中的教父,调和矛盾,利用矛盾,维持河西本地的安定。

但是,这样的保护费,那不是方重勇这个“单车刺史”可以染指的。

边镇诸多势力,在大唐建立的边镇体系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维持着微妙而脆弱的平衡。寺庙给府衙的孝敬钱,其实也是一样,都是多年来约定俗成下来的。

并不随着刺史的更换而改变。

“我并没有那个打算。”

方重勇轻轻摆手,指了指被另外一只手按在下面的册子说道:“这里写了,每三年,将要举办一次佛教人员考核,不合格的人,必须将其革除僧籍,勒令其还俗回家,不知道可有此事?”

他说了一件在严庄看来不可理喻的事情。

“呃,大体上是如此,不过都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去年就应该考核的,却一直没有举行,朝廷也没有催促。

据我所知,这项考核制度已经停摆了。只是朝廷拉不下脸面示弱,佛寺也不好对官府叫板,所以大家就装作没有这种事情,拖一天是一天,直到拖到所有人都忘记为止。”

严庄面色尴尬的说道。

这也算是大唐官府“不能说的秘密”了。

武周时期,大唐国内佛寺泛滥成灾,已经呈现尾大不掉之势。基哥登基后,有感于佛寺僧侣不事生产,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大唐国力,便采取了种种办法限制佛教的发展。

当然了,这跟他是一个资深道教徒,并且痴迷长生也有关系。

只不过,虽然基哥下达的政令,抑制佛教的力度很大,但强硬打压效果却不佳。

还是那句,任何事物,只要有需求,就必然有其生存土壤,这是不争的事实。受了苦的盼轮回,做了恶的求心安,如此这般,佛教又如何会不火呢?

最后也不知道是谁给基哥出了个歪招:既然不能明着打压,那我们就按科举的那一套来办吧。

你不是说你是得道高僧么?

你不是说得到了佛祖的感召么?

所以我让你背诵十本经书,你应该也是没问题的吧?

要是背不出来的话,那就说明你不适合传播我佛的光辉,这样的话,勒令你还俗,没有问题吧?

此策一出,如同利剑出鞘。那些混在寺庙里面不学无术的“假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和尚”,顿时无处遁形。实行当年,便有数十万人还俗!

基哥一看效果如此的好,便规定每三年,便在全国范围的佛寺内举行这种“从业资格考核”!

如何出题,如何执行,由地方州府决定,也就是让刺史拍板。

没法子,中央财政已经没钱了,只能把这些杂事交给地方处理。处理政务是有成本的!

然后这件事就跟越来越胡闹的科举制一样,越来越假,越来越多的大寺庙走关系,利用各种手段维持寺庙僧侣的僧籍。

到了开元二十六年的时候,基哥下令,暂停这项制度。

但是不要声张!

朝廷既没有说以后还要不要执行佛教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也没说具体规则有什么变化!

实际情况,其实比严庄说得还要严重。随着均田制的解体,府兵制的名存实亡,佛寺已经成为了逃户们的乐园,各地都有不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借着“僧侣”的名头寻求庇护。

“作为朝廷的刺史,不执行中枢的制度,成何体统啊!”

方重勇假惺惺的感慨叹息道。

严庄一愣,随即苦笑道:“使君开这个考核,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就一言难尽了。总之,你写一份通告出来,贴在府衙外面就行了。然后在张掖县内,将其宣传到每一个佛寺,一个都不许漏掉!”

方重勇铿锵有力的说道。

想了想,反正也不是自己兜底,严庄叉手行礼道:“如此,那便如使君所言。”

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他又压低声音补充道:“这些寺庙,田产与财帛颇为丰厚,何不借机……”

严庄做了个用手掌劈砍的动作。

“诶,与人为善嘛,不要搞那些打打杀杀的。你去各大寺庙跟那些住持们交涉的时候,记得说话客气点,姿态低一点。就说本府只是例行公事,考题都非常简单。本府会先在西行寺内举办一场,到时候各寺庙可以派人来观摩。”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说道。

这到底是要玩波大的,还是随便搞搞?您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严庄一脸疑惑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不过一想到方重勇平日里也是个有主意的人,便连忙应承下来,匆匆离去。

“继续看书,学习使我成长呀!”

方重勇坐到那张太师椅上,一边拿着一本册子,一边脑子里盘算着利弊得失。

……

深夜,方重勇在西行寺的一间禅房内,见到了穿着小号黑色常服的方来鹊。

微微发福的身体,看起来如佛祖雕像那般富态。

又小又无神,不知道在看哪里的小眼睛,显得高深莫测不可揣度。

好吃懒做的无赖气质,在僧衣的衬托下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佛。

无礼又随意的站姿,充分显示了作为佛祖弟子该有的蔑视世俗权贵的姿态。

总之,人靠衣装马靠鞍。人还是那个人,但套上僧侣常服后的方来鹊,天然就像是个和尚,气质完美匹配。

不,应该说僧侣这个职业真的太适合他了!

不过头顶上光秃秃的一片,和从前差别实在太大,却是让这位“圣子”感觉沮丧到了极点。

“郎君,按你的吩咐,我在这里还要装成瞎子。

饭菜里也没有肉,还没有人跟我说话。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try{ggauto;}catch(ex){}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