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教学(二合一)(1 / 2)

带着网咖回大明 禄红 9083 字 11个月前

苏缘将淋湿的伞抖了几下,将上面的水滴抖落,然后放在了墙角。

虽然大本堂修建起来是给皇子们上学用的,不过具体的教学环境还是没有后世的普通教室好。

由于是阴雨天,教室内已是点起了灯火。

朱桂看到了苏缘的长相后,对着朱椿悄咪咪的说道:“兄长,为何新来的老师短发无须?莫非”

“不要这么揣测师长!虽然老师无须,但喉上的喉结不就可以证明他一切完好?”

朱桂嘟嘟道:“谁知道他是不是成年以后才进的宫。”

苏缘也想入乡随俗,蓄发留须,不过他才来大明三四天,实在是有心无力。

不过到时候他长出胡茬子来自然就能破解一切谣言。

经过几分钟简要的互相认识,苏缘算是勉强认识了在座的几位皇子。

朱标的两个儿子,朱允炆和朱允熥也都在其中,老朱要求年满八岁就要学习,这两位也已经是到了要求的岁数。

而且由于老朱严厉要求尊师重教的情况下,就算是朱桂也不敢戏弄老师。

“由于事发突然,我也没有给各位准备好教材,不过也没有关系,今天主要讲的是实验课。”

苏缘将自己的实验道具从从背包中拿出,依次的摆放在桌上。

为了能更好的让之前接受儒家教育的皇子们更好的接受,苏缘决定从儒家经典开始做铺垫。

“荀子在《劝学》的开篇说过: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所谓物必有其所由来,欲明其物者,必先知其所由来。那么我问各位,风雨雷电从何而来?”

“树木扎根土壤,食雨露而沐阳光,可长十数丈,可我们人为何不能如此?必须饮食粮肉,方能不被饿死?”

“又为何禽类所诞后代必为卵?人猪虎豹必为胎?”

苏缘几个问题问的在场的皇子一时呆愣住了,这些日常可见的事物如果没人问起,那一般都是熟视无睹,可细细品味又觉得有着许多的疑惑。

朱桂可不这么想,他立马举手,“苏先生,您这就像小孩见到什么没见过的东西瞎胡问一样,这些都是天理,乃上天所规定之事,哪有这么多为什么?”

苏缘点点头:“朱桂同学的回答也有道理,那么谁还有自己的见解吗?”

朱椿也举手道:“苏先生,我认同十三弟的话,虽然二程曾说: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可苏先生所询问的那些,就如日月在天际轮转一般,乃天之定理,无须这么多的疑问来增添自己的烦恼。”

“毕竟二程也曾说过:若于一事上思未得,且别换一事思之,不可专守著这一事。盖人之知识,于这里蔽着,虽强思亦不通。”

看到在场的皇子们都认同的点头,苏缘笑着说道:“你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在我这行不通,因为我教的是科学,而不是理学。”

苏缘在自己带着白板上写下了这一行字。

科学。

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经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苏缘将白板挂在了身后,转过头看向在座的各位皇子。

“这就是我要教你们的东西,理学不教你们的东西,科学教。”

“学了理学也不明白的事理,科学让你们明白。”

“学了科学,你们就会发现,所谓的风雨雷电,仙神的呼风唤雨,也不过是凡人手中的把玩之物罢了。”

朱桂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位刚来的老师在这“发疯”,心中在想父皇这是找了个什么老师,敢这么大放厥词。

朱椿闻言也不由的皱起了眉头,而一些年纪小的,却是一脸兴奋的看着苏缘,仿佛不嫌事大。

而在教室外,太子朱标,和刚被任命为皇子老师的黄子澄全须全尾的把苏缘刚才的话都听进去了。

“太子殿下,臣请将这苏先生革职!竟然在皇子的课上说出如此狂浪之语!”

朱标听完苏缘刚才的那一番话,也心中想到坏了,要被身旁的这位翰林说教了。

他今天特意过来主要是因为他昨天向苏缘请教如何掌控雷电。

苏缘在接到教导皇子的任务后,便和他说今天来给皇子上课的时候就会展示方法,所以他过来就是看苏缘是如何控制雷电的。

可朱标知道苏缘的本事,但黄子澄不知道啊,朱标也不能直接告诉黄子澄说苏缘从未来而来。

他只好说道:“黄卿,既然苏先生说出了这种话,那应当是有方法做到的,不如稍安勿躁,先看他如何教学吧。”

听到太子如此说,黄子澄也不好直接发作,他只好说道:“也好,若是他误导皇子,臣一定上奏弹劾!”

而在教室当中,同样有皇子提出了疑惑,鲁王朱檀就举手道。

“苏先生,若如你所说,科学能明万物事理,那还请您展示给我们看看。”

苏缘看着这个在元历史四年后吃“金石药”吃死了的鲁王,想必他肯定是喜欢寻仙问道,欲求长生之人。

苏缘点头,“那就如朱檀同学所愿,传说中,风雨雷电乃龙王的使命,那我们就从雷电开始。”

听到这话,皇子们都不由得兴奋起来,不管这位苏先生是在说大话,还是陈述事实。

这种新颖和未知的东西都让他们产生了极大地兴趣,更何况是那如天威般的雷电!

就算是朱椿也是如此,他也很好奇这位苏先生该如何搞出雷电!

苏缘将自己包里各种实验道具拿了出来,烧杯、试管、简易直流发电机,静电球等等。

苏缘边拿边说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冬天,我们脱穿衣服,梳头发等,是不是会有光点产生,而且伴随有噼啪声?”

朱桂一脸疑惑的说道:“有是有,可这和雷电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因为它就是一种电,科学当中称之为静电,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

听到这,朱椿坐不住了,他认为这有些荒诞,那光点又怎么可能是雷电呢?他举手说道。

“苏先生,西汉王充在他的《论衡·乱龙篇》中记载说,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他类肖似,不能掇取者,乃气性异殊,不能相感动也。”

“您说的静电,只不过是气性相同的物体互相感应产生的罢了。”

苏缘不在意朱椿他们的反驳,真理越辩越明,如果只是将知识强塞给他们,他们是不会信的。

只有一点点的靠事实去反驳,这才能让旁观的人清楚谁是对的。

是的,辩论重点不在于让对方认同你的观点,而在于让旁观者认同你的观点,因为对方终究只是少数,而旁观者往往才是大多数,所以目标要明确。

苏缘笑道:“看来朱椿同学涉猎很广,但这也很好的说明在西汉时,就有人发现了静电这一日常现象,但这一发现却只是流于表面。”

苏缘对朱椿的话,一部分进行了肯定,一部分进行了批判,然后对朱椿说道。

“既然如此,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既然是气性相同,那为什么没有经过摩擦的琥珀就吸引不了芥籽呢?”

朱椿一下子被问住了,对啊,为什么呢?同样的琥珀,经过摩擦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变化?

朱桂在一旁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小声的打气道:“兄长,辩倒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