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龙江造船厂(二合一)(2 / 2)

带着网咖回大明 禄红 9733 字 11个月前

到了宣宗朱瞻基时期,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停止了一段时间。

但时任工部尚书的黄福却上书:“近年以来,无大营造、征讨之费,当有数年之积,而仓粮每岁仅足,设有水旱之灾,征调之用,将何以给之?”

翻译过来就是说,此时国家没有什么大的费用,应该是有盈余的,但每年的财政收入却只是刚刚够用,要是有水旱等天灾,该怎么办?

这下不就有对照组进行对比了?

永乐年间朱棣大干特干,还六次进行了官员们口诛笔伐的劳民伤财的远下西洋,结果财政却能兜得住。

到了朱瞻基这,把劳民伤财的下西洋停了,而且也没打什么战,财政收入按理来说应该是盈余的,结果财政却刚刚够用,这不符合常理啊。

朱瞻基能被朱棣唤作好圣孙,自然不是什么糊涂蛋。

所以在黄福上书后仅仅两个月后,朱瞻基就命令郑和筹备进行第七次远洋航行,而这也是最后一次。

要是朱瞻基能活的久一点,郑和下西洋应该不至于只有七次。

因为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就快要来了。

在这一战后,文官集团占据上风,他们可以说是对这被朝廷垄断的海外贸易早就垂涎不已了。

这可以从明朝中后期猖獗的私人海外贸易就可以看得出来。

至于说朱棣下西洋是为了找朱允炆,苏缘那是信都不信的。

无非就是朱棣当初打的是“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结果最后国难靖了,君也没了。

抢皇位这一点朱棣不得不受,但杀害亲侄子弑君的这个罪名就不要再来了。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了防止后来者有样学样。

所以就假称朱允炆还活着,只是被奸臣挟持逃跑了而已,我朱棣可没杀他,看我还派上百艘船找他呢。

当然,这只是苏缘自己的猜测,毕竟苏缘穿越的是老朱的洪武,又不是朱允炆的建文,或者朱棣的永乐。

“苏先生,咱这船如何?”

老朱一脸自豪的看着面前的船厂,当初自己靠着小渔船和陈友谅的艨艟巨舰对抗,要不是天时地利人和,还真不一定能打过他陈友谅。

现在咱也有大船了!

苏缘夸赞道:“可以说冠绝世界,目前世界上应当是没有哪个国家能造如此大的船了。”

苏缘这话是发自真心的,西方的大航海时代还得过几十年。

老朱满意的收回看向造船的船坞,转头看向身边的太监。

“李景隆和徐辉祖什么时候到?”

“快到了,皇上。”

李景隆被召唤的时候,他还在那逗鸟呢。

不过对朱元璋的召唤,他还是很放在心上的。

火急火燎的他在过来的路上还碰到了同样被朱元璋召来的徐辉祖。

此时的徐辉祖应该叫徐允恭,改名是因为后面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需要避讳所以才改的名。

不过为了不复杂,这里依旧叫他徐辉祖,允恭做他的字。

见到徐辉祖,李景隆心想:“这闷头咋也来了。”

虽然心中吐槽,不过表面上李景隆还是笑脸相迎,“允恭,你这是要去哪?”

不过徐辉祖没有什么反应,面色不变的说道:“龙江造船厂。”

“你也是被皇上召去的?”

听到这话,徐辉祖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景隆。

“你这么看我干什么?”

“没什么,就是有点意外。”

李景隆顿时头冒黑线,“什么叫很意外,你说清楚来。”

徐辉祖倒是对李景隆的反应有点奇怪,“你不知道?”

“知道什么?”

徐辉祖沉默了一会儿,“我们两个现在都在守孝,皇上突然召我们过去干什么?”

“”

这回轮到李景隆沉默了。

李文忠十七年逝世,徐达十八年逝世。

他们俩确实都在守孝期间。

为了摆脱尴尬,李景隆换了个话题。

“没事,我们到时候面见皇上就知道了。”

等两人到的时候,朱元璋身边已经站了好几个人了。

工部尚书徐本正,舳舻侯朱寿,航海侯张赫,及相关人员。

见到朱元璋的人,李景隆和徐辉祖快步上前行礼。

“微臣李景隆、徐辉祖,参见皇上!”

“起来吧。”

朱元璋看着面前这两位自己看中的青年才俊,虽然有一个成为了苏先生口中的大明战神。

但没事,大不了咱给他换个地方干事不就行了。

“你们两个这个时候都守孝在家,按理来说咱本不应该召你们来做事,但你们身为武将,金戈无辟。”

说完,老朱看了眼周围的人。

“人都到齐了,你们听旨吧。”

说完老朱身边的人都哗啦啦的跪了下来,不过苏缘没跪。

虽然苏缘没当官,没爵位,当然这也是苏缘要求的,毕竟在老朱手下当官什么的太危险了,而且限制太多,不如他现在无官无职来的自由。

也因此老朱给了他很多的特权。

具体的安排就是未来李景隆跟着航海侯张赫及鸿胪寺卿学习航海技术,和东瀛相关的文化习俗。

明年开春,他就出使东瀛。

徐辉祖则跟着舳舻侯朱寿学习,因为朱寿有了之前前往南海挖鸟粪石的航海经验,洪武时期下西洋的任务暂时就交给朱寿了。

等徐辉祖成长起来,就交给徐辉祖。

不过鉴于徐达逝世不久,就先让徐辉祖在家中学习一段时间,第二年再酌情上船训练。

工部尚书徐本正则被老朱督促在明年六月之前,将第一批次的船只完工。

徐本正心中叫苦,但还是满口答应。

等旨意下完,众人便都起身。

不过李景隆站起身后,看到老朱身边那个年轻人依旧站在那笑吟吟的看着他们,李景隆不由的诧异万分。

不过他看老朱和周围的人都没什么表示,他也就不多嘴了。

在李景隆和徐辉祖来之前,其他人可都是看到过苏缘和朱元璋交谈的。

老朱也粗浅的把苏缘介绍给了他们,所以他们都没啥表示。

有反应也都在当时反应完了。

不过心思灵活的李景隆在心中思索着苏缘到底是和来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