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筹备初赛(三)求收藏、推荐票(2 / 2)

张弛无力吐槽,只能提出了修改意见,“朴素一点,无华一点,你们跟林晓说一声,让他调整一下。”

紧接着,他又问,“林晓有没有说这款软件使用硬件的分级?”

“有的,在这里,”周玮珉连按了两下esc键,桌面又出现了,他移动鼠标打开了演示文档。

“使用场景的硬件大致分为三个等级。”

“最低级的需要一台性能足够支撑软件运行的主机、一台投影仪、一个扩音器、一个收音器以及一面大白墙。”

“这种组合,能让老师能够正常的讲完课,但课堂互动、布置作业之类的就搞不好了。”

“中等的,那就需要一个可以根据软件需求,进行实时变焦的摄像头,还需要一个扫描仪,这样就能完成课堂中提问、点名的互动,课堂作业的批阅,实到人数的点到之类的工作。”

“最顶级的干脆就整一台有讲台那么大的一体机,那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完成了。”

“教学版内置了两套数据传输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下载或者使用便携的数据储存设备导入。”

“不过林晓也提到了,课堂纪律的维持、考试作弊的巡查之类的工作,还是得要真人去执行,这个在软件层面是做不到的。”

听完,张弛点了点头,从周玮珉的手里接过了鼠标,花了二十多分钟,把整个演示文档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他除了欣喜,还有些茫然。

欣喜的是,这款软件竟然不需要他额外再进行什么技术上的指导,目前看来,应对初赛是绰绰有余了。

茫然的是,按照这款软件目前的发展前景,他在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工作还有什么价值吗?

不过很快他就摆脱了这种颓丧的情绪,这款软件的成功只是证明了这条路目前看起来没问题,并不能否定自己的工作价值。

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一个领域,多重试探是必须有的,不管是单纯的当作技术储备,还是防止单个技术出现无法跨越的瓶颈导致技术被时代淘汰。

迅速的调整好心态,张弛才问,“你们准备什么时候把软件的更新进行发布?”

“这个我们都不知道,林晓说,这个功能,普通人也用不上”周玮珉回答到一半就被张弛打断了。

“这是个理解误区,就像小时候,你爸妈给你买玩具,使用者是你,但付费者是你爸妈一样。”

“你们这个支教功能,使用者是那些山区的孩子,但付费者是一些热心企业或者基金,所以你们必须要造势,让软件更早的进入到那些企业家、慈善家的视野,让他们能够尽早的了解到这个功能。”

“基于你们软件的完成度,你们大可以把我的推荐当作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唯一的对接口。”

“那我们应该怎么搞?”

黄飞这会插进话来,他两手一摊,表示这种问题他们三个想不到解决方案。

“这种问题确实难为你们了,”张弛笑了笑,“这样子,你们去直播平台上搞个版本升级的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我们这有人看吗?”周玮珉一脑门的问号。

“很简单,在发布会上,多邀请一些大佬来做嘉宾啊。比如说你们学院的院长,比如说李国良李委员长,赵伟光赵教授。我这边也会给你们拉一些有背景、有资源的大佬来站台。”

“这样的一群大佬,虽然在公众领域的知名度不高,但是在各自的领域还是很强的了。请求他们在个人的私交圈里帮你们进行推广一下,人气就不会差。”

“有这些大佬在,直播平台总要给点流量支持吧?同时,你们这个大赛为了博人眼球,自然而然的也会把一些媒介资源向你们倾斜的。”

“新闻发布会后,你们把整场的视频保存下来,再让你们学院的宣传部进行宣传一下,让大赛组委会出一些新闻稿,花点钱往外推一推,这个热度不就上来了?”

“?”

强,太强了,不愧是高级研究员,脑洞就是比一般人开得大!

周玮珉跟黄飞两个人面面相觑,心里都是一个大大的服字。

一直藏在电脑里的林晓也是默默的记着笔记,这不就是自己在互联网上搜不到的资料?

“张老师,那你觉得我们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以及内容应该怎么搞?日期定在哪一天?”黄飞赶紧趁热打铁的询问关键问题。

“搞个噱头啊,具体什么噱头,那就得靠你们想了,今天是周三,最好就这周六搞,周六晚上八点,大佬们都有空闲。”

“下周六就不行了,那天初赛正好开始了。”

“噱头?什么噱头的含‘惊’量会比较高呢?”林晓默默的想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