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长孙皇后断亲(2 / 2)

于此同时,晋王李治正在自己的宫中为了一片制文不知从何下笔,这篇制文就是李世民给自己的皇子们留下的一道课业,因为大唐缺马,很缺很缺的那种。

李世民为了可以拥有更多的马,也是想了特别多的办法,比如根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平凉、陇西、天水、金城四个郡主要发展畜牧,

还有就是建立更加完善的马政制度,为了获得更多的马匹。

贞观三年的时候,大唐的马匹就可以抗衡游牧民族突厥的马匹,但是后来和突厥大战了一次,大唐的马匹折损就严重多了,再加上很多的天然牧场遭到了破坏,以至于此时的马匹锐减了很多。

李世民很是着急,因为此时的大唐并不是安全的,在大唐的周围依旧有一群不善的邻居,这些邻居一直是中原政权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们因为特有的游牧经济十分骁勇善战,擅长骑射。

李世民的大唐想要抗衡这些人,也必须要有大量的精锐骑兵才可以抗衡,所以对于马匹李世民一直都是饥渴的。

再给儿子们出题目的时候,也就当然的将马政作为了不二的题目,只是这题目却让李治是挠秃了头,为什么因为他大哥李承乾有一群智囊,比如杜如晦的长子杜荷,这位就是李承乾的人。

三哥李恪就不用说了,聪慧过人,一篇小小的马政制文还是不在话下的。

李泰就更不用说了,公认的才子,至于李佑,李愔他们这两个家伙早就摆烂了,大不了就被父皇骂一顿,他们也不知道被父皇骂了多少顿,父皇骂都不想骂了。

只有自己呀,是嫡子,又是好孩子,正是被父皇重点关照的对象,可惜的是,此时的李治真的对大唐马政没有一点的想法,更无语的是,自己还没有一个智囊,因为李治还没有出去开府,即使去开府,他一个老九,有人投奔,那也不会是多好的才子。

一声叹息这个时候,外面有人走了进来,是李治的贴身小太监邓宝小家伙只有十二岁,露出谄媚的笑容走了进来:“殿下!”

“干啥呀?”李治有些慵懒的靠在软凳的靠背上,手中把玩着一支笔,这笔在李治坐在软凳上之后就一直被把玩。

“嘿嘿!”邓宝笑着道:“宫外柳方子来了,说那位李先生来长安外了,现在还要在外面建一个李家村,据说以后就不走了,连女儿都带来了。”

“什么?”李治一个惊喜:“李大哥来长安不走了,还将女儿给带来了,哎呦这是好事呀,大好事呀,柳方子呢?”

“在外面等着召见,好像是李先生让柳方子过来,说要送给殿下您一大笔钱。”邓宝嬉笑道。

“送给我一大笔钱?”李治有些讶异,不过,李治还是很快道:“你快去将柳方子给召进来,本王要问清楚。”

“诺!”邓宝躬身,立即欢喜的去叫柳方子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