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太平”下血淋淋的现实(2 / 2)

因为用的是绢布。

左右不过是八九封血书,但每封血书,就代表了至少一户官员之家,被北境地方的乡绅豪门给设计陷害至家破人亡。

或是雇佣泼皮无赖强行奸污县令妻女。

随后花钱雇人作伪证,逼的受害县令要么只能“枉法”报仇,然后被“闻风”而来的地方巡查御史摘了官帽。”

或是将官员妻子挤落河中,致其风寒。

然后封锁所有治疗风寒的药物,令所有郎中都不许给官员家眷医病。

如此逼的官员不得不跪在那些乡绅面前求药。

最终却还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已妻儿的风寒一天天的加重,变作肺痨,最终暴毙于病榻。

而官员发出的无数封信,派出去的一个又一个去往他处雇佣郎中的家奴,自然也是要么受阻,要么无功而返。

而这八九封血书。

是那些遭遇了家破人亡,是那些凭借着一股恨意没有疯掉自杀的人,为了有朝一日还能见到报应,死撑着写下来的。

可那些快活不下去的。

真被逼疯了的。

或是撑不过去一命呜呼的人又有多少呢?

朱标同样想到了这点。

却不能再往下细想了。

望着台下那双深邃,好似潜藏一座火山即将喷发,却更显冰冷的眼眸。

与之对视的朱标心中的怒火也被他强行按捺下来。

现在的他几乎可以肯定。

这刘崧就是被“有心人”推出来的一把刀了。

有人想要捣乱田亩清丈,所以才在眼下这关头,故意抛出“铒”来,意欲以那些北境犯事的乡绅,豪门的罪责和家底牵扯朝廷的精力。

要是在田亩清丈时一并爆出的,那都不叫个事。

偏偏是在田亩清丈之前。

这些官员的公道重要么?

当然重要。

可是与“田亩清丈”的国策相比,分量就太轻了。

可这事能不管么?

不能。

原本朝廷不知道也就罢了,一旦知道了,朝廷却不给底下的官员撑腰,那么朝廷的威严何在?

他朱标的威望何存?

可一旦严办。

如何收尾又是一大难题。

因为朱标的处理态度,将直接关系到接下来负责田亩清丈的官员,对于那些“偷税”的士绅豪门的态度。

朝廷要的是安稳。

地方的发展暂时也离不开一些风评良好的地方豪绅的支持。

若有人借着朱标此次办事的尺度,对踩线的豪绅层层加码。

最后再被人“有心推动”,演变成“法不责众”。

那田亩清丈的国策,毫无疑问将演变成一场无法收拾的大烂摊子。

想明白这层关窍。

朱标也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平复了情绪。

望着下方翘首以待的刘崧,及翘首以待的百官,难掩愤懑的开口道:“列位臣公都议一议,此事当如何处置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