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七星小馆(1 / 1)

赵晨带着郑薇和郑媛,找到附近一家小餐馆。 这是一家宁城颇为常见的福镇汤馆,以福镇特色小罐汤为主打。 有一定的基础客户群,却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针对中低端客户,很常见,很普通。 汤馆的位置一般,生意也一般。 老板,有没有兴趣,一起赚钱? 脾气极好的胖老板,笑容可掬:说来听听。 赵晨与老板一番商谈,很快达成合作意向。 赵先生,我来捋一捋。 好。 汤馆的营业面积有限,为了少占用汤馆的资源,不影响现有堂食业务,汤馆代销的蒸菜,只限于外卖,不包括堂食。 是。 汤馆为赵先生代销蒸菜,收取销售额百分之十的代销费用。 是。 以粉蒸鳝鱼为例,一份粉蒸鳝鱼的售价是40元,客户支付给汤馆之后,汤馆先收取4元代销费,剩下的36元转给赵先生。 对的。 粉蒸菜开始售卖。 生意刚开始,事务很繁杂。 赵晨将长期积攒下来的休假,一次性用掉。 人很努力,老天也开眼,粉蒸菜卖得不错。 最初的时候,粉蒸菜在家里制作,打包送到汤馆。 销量上升之后,雇了两名伙计,家里已经施展不开。 赵晨和大家商量后,在附近租了一间小门面。 赵晨:我想,小店就叫七星小馆,取北斗七星之意。 郑媛:七星?想要成为美食界的标杆明星吗? 赵晨:是,我有这个梦想。 郑薇:为什么不叫七星大酒楼? 赵晨:低调,低调! 小馆位于小巷内,客流量不够,堂食业务很难做。 赵晨因势利导,只做外卖业务,暂时不做堂食业务。 郑薇:与福镇汤馆的合作呢? 赵晨:继续,多一个销售渠道,总归多一份销售利润。 郑媛:我觉得代销费太高,应该降一点。 赵晨:这倒是,可以试着和汤馆老板谈谈。 郑薇:咱们的生产能力上台阶了,要不要增加几个,和汤馆类似的代销商? 赵晨:要的! 天时地利人和,营业额节节攀升。 营业额攀升后,食材采购量同步增加。 紧盯食材成本的郑薇,有了一个惊喜发现: 晨哥,咱们的食材采购价格,全部都下降了。 肯定的呀,咱们的采购量上去了,必然受到供货商的重视。对待大客户,在价格上更加优惠,不是常规操作吗? 你一直很看重那个利润率,现在采购成本下降,利润率增加了一大截。 利润率上升,是个很好的苗头。 销量增加,叠加利润率的增加,小馆的利润大幅增长。 手中有钱,底气十足,郑薇干脆辞去酒水推销工作,全职投入七星小馆。 不用受老板的气,不用受极少数低素质顾客的气。 一家人,还能热热闹闹在一起。 郑薇蛮开心,情不自禁哼唱: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赵晨也小有成就感: 开一家小店,将姐妹俩的工作都解决了,连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 业务量继续上升,大伙渐渐感觉有点累。 赵晨:再找几个钟点工? 郑薇:要的! 生意上了轨道。 赵晨不再参与日常生产,只负责调料的改良。 粉蒸菜没有特别复杂的程序,火候掌握也不算难,美味的关键在于调料。 赵晨抓住了这个关键点。 教教我呗!郑薇想学。 家传手艺,传男不传女! 小气! 赵晨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才有空做调料试验。 时间有限,但他做事特别投入,工作绩效挺好。 七星粉蒸菜,越来越有味道。 粉蒸菜味道向好,营业额继续增加,规模效应导致利润率略有提升。 在赵晨看来,小店发展得很不错。 至少已经达成了,他创业时立下的目标,就是高质量地养活一家人。 赵晨拉着郑薇郑媛和英姐,讨论今后的打算。 最近这一周,每天的毛利都超过五千。 呱唧,呱唧。 赵晨语气一转: 手头宽裕了,得改善一下生活。 如何改善? 比如,租一间新的公寓。 搬家? 不是说讨论生意吗?怎么扯到租房了? 赵晨笑眯眯,拿出一张房产中介的宣传单。 我去租房的地方看了,有套五室两厅两卫的房子,特适合我们这样的四口之家。 赵晨指着宣传单上的套型示意图,畅想起来。 这四间卧室,咱们一人一间。 多出来的这一间做书房,郑媛可以在书房里算账。 我想打游戏,可以在辅厅内

郑薇摆摆手,语气坚定: 咱家虽然稍微挤了点,但还没有到必须搬家的地步。 这个 现在最紧迫的,是趁着粉蒸菜受欢迎,赶紧扩大销售规模,开新的分店。 曾经的销售人员郑薇,本能上,就有增加销售额的冲动。 郑媛附和:姐说得对,开新店,赚更多的钱,享受,暂时靠后。 郑媛也是穷怕了,想要尽快富起来。 赵晨瞄了一眼英姐,英姐没有表态。 估计韩英是支持两个女儿的。 好吧!少数服从多数! 开新店的事,郑薇说干就干。 她以一万元的月薪,招聘了一位有经验的店长。 店长名叫沈月,曾经在一家大型餐饮连锁店,做过预备店长。 在郑薇的督导下,沈月办起了分店。 至此,七星小馆的名字,已经不再符合新形势。 郑薇:我建议,将七星小馆改名为七星连锁店。 赵晨和郑媛齐声赞同:好。 郑薇:原先的老店为总店,新开的为第一分店。 第一分店,距离总店约十五公里。 分店的选址很科学,两家店的客户覆盖区域,基本没有重叠。 老店业务,没有受影响,分店业务,也顺风顺水。 赵晨屈膝:小薇,你很有经商天赋嘛,请收下我的膝盖! 收下了! 你的潜力挺大,应该去上个大学,给自己充充电。 郑薇没兴趣:读书我不行,实干更适合我。 再考虑考虑呗? 不考虑! 第一分店的成功,让郑薇大受鼓舞。 她招聘了第二位店长,名叫孟禾明。 郑薇再接再厉,紧锣密鼓,开始建设第二家分店。 有了经验,第二家分店建设得更好。 郑薇就像一匹野马一样,在宽阔的草原上发力狂奔。 半年后,七星美食连锁店旗下,已经有了一家总店和八家分店。 销售额大增,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利润率稳中有升,连锁店形势一片大好。 大好形势下,隐患悄然出现。 赵晨敏锐地发现,姐妹俩太忙了,甚至连英姐,也难得有休息时间。 赵晨再次召开会议,商讨未来规划: 以我的观察,连锁店规模扩大后,管理拖后腿了。 郑薇:是吗? 事务繁多,管理体制落后,管理人员疲于应付。 郑薇:我觉得还好,正想着扩展到隔壁城市去呢! 大伙现在太累了,咱要赚钱,可不能受罪。 郑媛:能赚钱,就不累。 姐妹俩都不听劝,赵晨不禁加重了语气: 就算你年轻,暂时不觉得累,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 郑媛:啥? 我的意思,是先打稳基础,搞一次彻底的管理优化,然后再做大。 郑薇:有这必要吗? 请相信我,毕竟我人生阅历丰富。 虽然不认同,但出于对赵晨的尊重,郑家姐妹还是妥协了。 重大事项,咱得听晨哥的。 为了搞好管理优化顿,赵晨辞去了研究院的工作。 副主任的薪资收入并不高,没有了,也不可惜。 有点可惜的是,职务发明专利的提成,也被取消了,算是一个附带损失。 不过,比起连锁店眼下的利润,那都不算什么。 说起来,赵晨原本只是想搞个业余副业,副业的主要目标,是解决郑媛的工作问题。 没想到走着走着,阴差阳错,机缘巧合,业余副业竟然变成了全职主业。 赵晨首先建立了一家公司,名为宁城美食公司。 宁城美食旗下,为七星美食连锁店。 郑薇有不同意见: 宁城这地方太局限了,取名宁城美食公司,显得不够大气。 郑媛附和:不如叫环球美食,至少也得叫泛夏美食。 低调,能让人走得更远。 一番掰扯,谁也说服不了谁。 后来,还是顾全大局的郑薇退让了: 好女不和男斗! 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初始股东四人。 赵晨手臂有力地一挥,定下大方向: 宁城美食公司,由大家平均持股,每人各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股份,用于集团核心员工的激励。 郑薇觉得不妥: 晨哥是我们的精神领袖,应该占股份的多数。 郑媛附和: 晨哥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拥有绝对控股权。 哟,还懂绝对控股。 哼,瞧不起人! 赵晨站起身: 我们是一家人,既然是家人,就不能按照一般的规则办。 郑薇:该用什么规则呢? 家庭内部,讲究各尽所能,平均分配,一碗水端平,是不是这个理? 郑媛看了看姐姐,郑微好像走神了。 十秒钟后,郑薇发声:我同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