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行动力(1 / 2)

想办法,想什么办法?

王勃感觉到绝望。

连李裹儿一个小孩儿都能想明白,借钱给农民是能赚得到钱的,何况那些世家大族?

这些年,在皇帝不断的打压之下,门阀世家比以前削弱了很多,不再存在之前那种,只知王谢,不知天子的大门阀世家,也不存在一州半府都是某一家田产的状况。

但削弱,不是消除。

因为李家本身自己就是门阀中的一员,这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将所有的门阀都赶尽杀绝。所以在种种限制措施之后,世家仍然享受着特权,以及占有了诸多的土地和人口。

要知道,均田制实施的可是在无主的荒地上,那些能在战乱中保持传承的世家们,还有很多正占有着这个国家最肥沃的土地。

除了门阀世家之外,还有豪强地主。

在这个时代,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随着距离中枢权力的衰弱而减退。

简单的说就是,皇权不下乡。

所以到了县以下的行政区域,管理主要是靠地方豪强地主来维持运行。

历朝历代针对这种情况,都有想办法克制,例如地方上扶持三老,让他们来自治,借此对抗地主。

但实际上,一旦权利分发到这些人手中,又会增加出一群新的权利阶级,一两代人之后,这些人基本就变成新的食利阶级。

你再指望他们对抗既得利益者,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那就是个笑话。

很多百姓,为什么大家都均田,别人一年比一年富裕,他们家却年年欠债,每年都是还了旧债又添新债?

是他们不努力吗?

不,是因为他们先天性就比别人弱。

同样的分地,豪强地主家有人脉,有关系,可以分到足额的,肥沃的,他们就只能分到边角的,不足额的。

这样即便他再努力,也比别人收成少。

而为了活下来,又要去借。

这么一年一年下来,最终别人变成地主,有更多的钱和更好的地位去走关系,他们却只能现在这个泥沼中,越沉越低。

除了原本就的门阀、豪强,皇帝为了打击这些门阀豪强时提拔出来的新贵们,也在侵占百姓的生存空间。

就像是关中地区,皇帝们为了打击世家利益,大肆分封皇室宗亲和亲信的臣子来对抗。然而经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如今这些人也繁衍成了庞然大物,形成新的阶层。

王勃是个对政治不敏感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混成那样。但依照他的目光,和他走了不少地方之后的感触,他觉得再这么下去是要出问题的。

感觉总有一天,皇帝会控制不住地方。

如果李裹儿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就会告诉他,不用担心,因为你担心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几十年后,地方的节度使的权利就会因为平乱而膨胀起来,藩镇割据成为唐朝中后期的顽疾,最后直至大唐病入膏肓,轰然倒地。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土地,或者说,如何农民们该如何活着。

大唐在早期是没有职业军人的,它的军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农民。他们和农民一样,获得官府授予的土地,农闲时便参加军事训练,发生战争时就从军打仗,参战的武器和战马自备,折冲府负责府兵的选拔训练。这套制度,既保证了兵源,又减轻了朝廷的军费开支。

早期大唐的战斗都是速战速决的,百姓服兵役的时间也不长,并不会影响生产,所以皇帝和百姓都很高兴。

然而随着高宗和如今的战争频繁,且许多战争旷日持久之后,府兵们的生活状况遭到了严重的摧毁。

首先是,作为壮劳力的他们,因为打仗而错过了种地的时节,导致家庭收入下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