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救人(1 / 2)

在唐植桐小心的避开行人往椿树胡同赶的时候,有几个小孩在前面不远处追逐打闹。

现下家家户户有好几个孩子,由于每家每户居住面积都比较小,再加上也没有什么拐子,所以家长们放心的将孩子们扔到大街上放养。

只有到了下午,炊烟袅袅后,母亲站在院门口的那声呼喊“XXX,回家吃饭”,才能喊回玩心未退的孩子。

每当此时,孩子们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有那种把衣服弄脏、弄破,或者做了什么其它坏事被抓了现行的孩子,由于怕回家挨揍,就在外面磨磨唧唧,好像回去的晚了就能避开那顿棍棒教育一般。

磨磨唧唧也是有后果的,大多数时候不仅避不过,还会尝到一顿double的传统教育课。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社会的进步发展,父母开始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出去玩,于是乎,这种童年的乐趣就慢慢消失了。

此时突然有个正在跟小伙伴追逐打闹的小男孩突然面色痛苦的用双手紧紧的抓住了自己的喉咙,并试图弯腰呕吐,在发现吐不出来之后急得跳脚。

他的玩伴刚开始还以为朋友在恶作剧,在发现不是恶作剧后吓坏了。

虽说破除迷信喊了有几年了,但老一辈的嘴没有那么好堵,偶尔也会给孩子讲一些鬼怪故事。

由于书籍及其他娱乐项目不多,听到的小朋友又会添油加醋的讲给小伙伴听,一来二去,知道“上身”、“附体”、“癔症”的孩子就多了。

传说中的恐怖故事在自己小伙伴身上上演,几个孩子一时手足无措,害怕的往后退,不知如何是好。

周围的行人看到这番景象,有的试图从小男孩嘴里问出点什么,但他哪还能说得出话?

此时,唐植桐正好路过,他本身身材就高,再加上二八大杠的加持,能看到里面的情景。

唐植桐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小男孩气管被异物阻塞了。

气道异物的典型表现有三不能+V型手。

异物阻塞气管后,患者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不能咳嗽。

由于呼吸困难,患者双手不由自主呈现V型紧紧抓住自己的喉咙。

见到如此情形,唐植桐也顾不得是不是路中间,直接下车,立好自行车快步走了过去。

“你是孩子家长吗?”唐植桐还未走到跟前,就朝蹲在小男孩面前的女人问道。

“不是,我想问问小朋友什么情况,想帮帮忙。”女人也没能问出啥来,听到唐植桐问话后,站起身来摆摆手。

唐植桐一听女人跟小男孩非亲非故,也没顾得上再理他,一边将小男孩揽到自己怀里,一边问道他的小伙伴:“他刚才是不是嘴里有东西?”

“他刚才吃糖了。”有个小朋友举手回答道。

“小朋友,手拿下来,别着急,相信哥哥,一会就好了。”情况紧急,小男孩面色已经发绀,唐植桐顾不得朝举手回答的小朋友致谢,一边弓下身子安抚着小男孩,一边将左拳放在小男孩肚脐上方,右手则包住左拳。

一下、两下、三下,在唐植桐冲击到第五下的时候,怀中小男孩终于吐了出来,除了那颗硬糖,还有一摊呕吐物。

劫后余生,小男孩吐完也顾不得脏,哇哇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用袖口擦着眼泪、鼻涕及嘴角的呕吐物。

由于两人站的近,呕吐物不可避免的溅到了唐植桐的裤脚及鞋上,就连上身也在小男孩“努力”涂抹下未能幸免。

那叫一个埋汰哦。

此时,围观的人群自发的鼓起了掌,唐植桐将小男孩松开,竟然有些手脚无力,我特娘的干了啥??万一没救回来呢?

冲动了,这可是非法行医啊!

但转念一想,若是再来这么一回,自己还会这么做,毕竟现在人心还没有坏,坏人也没有变老,更不用担心会被人说“按常理来说,不是你硬塞的糖,你为什么要管”。

“同志,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掌声歇住后,人群中有人问道。

“我叫……我叫无名氏。”唐植桐没说出那两个字,而是用手拽了拽衣服,亮出上面的徽章。

人群中又是一阵掌声,唐植桐到底没有透露自己的名字,挤出热情的人群,骑上车溜了。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唐植桐上辈子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学习XX好榜样、做好事不留名。

唐植桐从小有个梦想,就想着做完好事帅帅的说上一句“我叫红领巾”,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万万没想到,这个梦想今儿竟然实现了!

回到椿树胡同的妇联宿舍时,王静文正领着弟弟妹妹在楼下踢毽子。

王静文、王静莹姐妹俩负责踢,王敬民负责看,一边看一边有气无力的为两个姐姐喊加油、喝彩。

姐弟仨人各司其职,都挺忙,相处的倒也其乐融融。

“姐夫!姐夫!你钓到鱼了?哦有鱼吃喽!”王敬民在看到唐植桐和车把上挂的那两条鱼后,也顾不得给姐姐们加油了,一溜烟的跑到姐夫身边,手舞足蹈道。

“吃,吃,吃,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小王同学一脚将毽子踢高,然后伸手接住,一个华丽的转身,面向唐植桐,只一眼就看出了不对劲,关心的问道:“你这身上怎么了?吐了?”

“没事,一个小朋友吐的,不是我。”唐植桐给小王同学一个安心的眼神,笑着回道。

王静莹就文静了很多,在跟唐植桐打过招呼后,主动伸手拎着鱼,拿起鱼竿往家走。

“走,咱先上楼,回家说,外面不是说话的地方。”唐植桐看小王同学还想再问,索性说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