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今夜,仲父的爪牙党羽,一个都不留!(求订阅)(1 / 2)

酉正时分,刘贺就从椒房殿回到了温室殿。

此时,他传令要召见的群臣还没有到来,前方左右两侧的坐榻上空荡荡的,让这不大的温室殿有些空旷。

入宫几个月了,从宣室殿到清凉殿,又从清凉殿到温室殿,再从温室殿到椒房殿。

竟然似乎过去了一整年。

这几日,长安城天朗气清,头顶常常看不到一片多余的云彩。

白天有太阳的时候,人们还能感受到一些暖意;但是一到晚上,大地经过那冷风的吹拂,残存的暖意也会荡然无存。

而此刻,外面就又起风了。

跟着刘贺回到温室殿的樊克,连忙就要去关这温室殿的门窗。

“今夜的门窗,就这样敞着吧,朕想这温室殿能透透气。”

“另外,将这殿内和殿外所有的宫灯都点上,朕想让这里里外外都亮堂堂的。”

“诺。”樊克觉得有些疑惑,总觉得天子今日的举止与往常有些不同。

但是,樊克也没有问,只是带着宫人照做去了。

不多时,温室殿里外所有的宫灯都点亮了。

一时之间,四周亮如白昼,而空气中更是弥散着油脂燃烧后发出来的焦味。

刘贺定定地看着这温室殿敞开的殿门,不免有一些愣神。

在那灯火亮光的深处,飞快地闪过了他许多记忆的碎片。

他想要抓住其中的一片好好端详,但是无论如何却又抓不住。

那些和他有关联的人,随着呼号着的阴沉的风,涌入了他的脑海中。

刘病已、郭开、苏武、傅介子、张安世、丙吉、龚遂、王式、孟家人、许家人、上官太后、禹无忧、霍成君……

他们的音容笑貌交替出现,让刘贺觉得两肩无比沉重。

静静地等了半个时辰,刘贺要见的朝臣终于陆陆续续来了。

他们看到大开的殿门,又看到亮堂堂的宫灯,明白了许多。

天子也许是在暗示他们,从今天开始,可以光明正大地来这温室殿了,再也不需要有任何顾忌和担忧了。

刘贺并没有给这进宫的所有人都下诏令,许多人收到的只是口谕。

但是在来的路上,他们相互交换着消息,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劈啪作响的灯火声中,这些朝臣默默地进来、然后行礼,最后按照约定俗成的次序坐好……

一切都在无声当中发生的,却让人觉得燥热难耐。

刘贺飞快地在人群中扫了一眼,要来的人都来了,没有任何的遗漏。

“急忙诏诸位爱卿来温室殿,只为了一件事情。”

“朕刚刚收到了灵武县令梁延年上奏的军情,度辽将军范明友和祁连将军田广明——反了。”

“那本该为大汉开疆拓土的七万汉军,如今已经变成了叛军,据朕的推算,兵锋恐怕快要抵达安定郡的三水县了。”

一众朝臣虽然对此事已经猜到了七八分,但是从天子口中得到确切的答案,仍然感到无比震惊和慌乱。

突然在不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多了七万叛军,任何人都会觉得恐惧的。

恐惧的心,人皆有之,关键在于感受到这恐惧之后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刘贺看向了离自己最近的蔡义笑道:“蔡卿,你可知道这七万叛军打的是什么旗号?”

“老、老臣不知……”蔡义那深凹的眼睛惊恐地看着天子,苍白的胡子也在微微发颤。

“清君侧,诛蔡义。”刘贺平静地说道,“他们将蔡卿比作了孝景皇帝时的晁错,蔡卿作何感想?”

“简直、简直是一派胡言!”蔡义怒不可遏地说道,不知是愤怒多一些还是恐惧多一些。

对孝景皇帝和大汉江山来说,晁错是一个有功之臣,但是下场却并不好。

七国之乱之初,孝景皇帝为了安抚未作乱的诸侯王,就听从了袁盎的建议,下令将晁错腰斩。

最终,七国之乱虽然得以平定,但是晁错的这条性命是怎么都回不来了。

所以,当蔡义听到天子问他作何感想的时候,当然会感到恐慌。

朝堂上下,里里外外都知道,正是上个月蔡义率先发难要恢复“天下臣民上书天子”的祖制,天子才找到削弱霍党的切口。

那么,范明友和田广明等人提出“清君侧,诛蔡义”的口号,倒也是合情合理。

而蔡义怕就怕当今天子像孝景皇帝一样,为了暂时平息范明友等人的怒气,献出他的项上人头。

“嗯,朕还想起来了,这晁错也当过御史大夫,这和蔡卿倒是又有了几分相似之处……”

“御史大夫身为言官之首,能因为针砭朝政而死,倒也是死得其所了。”

刘贺的话让蔡义更觉得慌乱,他连忙争辩道:“陛下,老臣那可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啊!”

要不是还有诸多的同僚后辈在场,蔡义定然会跪在天子面前,将后半句话说完:“老臣为大汉立过功,陛下不能杀老臣啊!”

刘贺只是摆了摆手,安抚了一下蔡义。

“蔡卿放心,如今的大汉不是孝景皇帝时的大汉,朕不会用你的人头来平息此事的。”

“众卿放心,朕有援兵在手……”刘贺说完,终于才把韩增所部的情形说了出来。

虽然这股至关重要的援军还没有任何的影子,但是仍然让一众朝臣坐得直了一些。

“多余的话,朕也就不多说了,诸位爱卿都是朕的肱股,今夜你们依诏行事即可。”

“诺!”群臣应答。

“张安世,这未央宫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张安世已经收到了天子的诏令,所以来的时候就身穿扎甲、头戴武弁,完全是一副纠纠武夫的模样。

“微臣万死不辞。”张安世站出来朗声说道。

“事不宜迟,你此刻就到这未央宫去,所有的郎卫和兵卫由你调遣!”

“唯!”张安世行礼告退。

“昌邑中郎将龚遂,门下寺行人令戴宗,门下寺备咨令禹无忧”

“微臣在!”站出来的老少三人都穿上了扎甲,两个年轻人更是头戴却敌冠,身背大黄弓。

“龚遂率一百昌邑郎去椒房殿,护皇后安危!”

“禹无忧率一百昌邑郎去长信殿,护太后安危!”

“戴宗率一百昌邑郎留在温室殿,随侍朕左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